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1.
本文报告我科1985年5月至1987年5月用EBVD方案治疗何杰金氏病20例和CE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7例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何杰金氏病18例可评价疗效,CR8例(CR率44.4%),PR7例,(PR率38.9%)总有效率83.3%;非何杰金氏淋巴病23例可评价疗效,CR16例(CR率69.6%),PR7例(PR率30.4%),总有效率100%。 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多数较轻,不需治疗,白细胞下降不显著,4例因白细胞低合并感染,无死亡者;多数有脱发;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者12次;未见心脏扩大或心衰者。 本文结果表明表阿霉素疗效与阿霉素相似,毒副作用较阿霉素轻。  相似文献   
92.
表阿霉素(4’—Epi—adriamycin,Epirubicin)是与阿霉素同类的抗瘤谱广的一种蒽醌类衍生物,在等效量下,其全身和心脏毒性比阿霉素低,我科于1985年5月~1987年5月用 EBVD 方案治疗何杰金氏病20例和 COOP 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7例,现将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索持续灌注EPOCH方案一线治疗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NK/TCL 34例,其中原发鼻腔或鼻咽30例(88.2%),鼻型4例(11.8%)。全组一线EPOCH化疗1 ~ 6个疗程(中位疗程数2.5个)。病灶局限的鼻NK/TCL患者,化疗后加用侵犯野放疗。【结果】 34例患者中33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60.6%(20/33),完全缓解率(CR率)45.5%(15/33)。鼻NK/TCL总有效率66.7%(20/30),CR率50%(15/30);鼻型NK/TCL仅1例稳定(SD),余2例均在化疗中病情恶化(PD)。中位随访22 (2 ~ 68)个月后,全组预计3年总生存率(OS)为52.2%。鼻NK/TCL患者的预计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3年OS为59.4%;而鼻型患者预计中位生存时间仅7个月。对Ⅰ ~ Ⅱ期鼻NK/TCL患者,一线EPOCH化疗序贯侵犯野放疗的CR率为75%,3年OS为7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 ~ Ⅳ度粒细胞减少占30.9%,无治疗相关死亡。 【结论】 EPOCH方案对鼻NK/TCL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好,对病灶局限的患者,一线EPOCH化疗联合侵犯野放疗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均令人满意。对鼻型NK/T淋巴瘤效果似乎较差,亟需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1.5岁(17-8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常用挽救化疗,化疗方案主要包括EPOCH、ICE、DHAP、GEMOX及GDP等.27例在初治时曾使用过利妥昔单抗,其余则在复发难治时与联合挽救化疗首次联合使用.结果 69例患者中有64例可以评价疗效,5例未进行疗效评价.总体客观有效率为73.4%(47/64),完全缓解率为45.3%(29/47).13例患者在挽救方案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AHSCT/HDT);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乏力及胃肠道反应.与利妥昔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寒战、发热和乏力.随访截止至2009年11月13日,中位随访40.6(3.7~179.9)月,有28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2例死于Ⅳ度骨髓抑制并严重感染,其余患者仍健在.中位生存时间为51.6月(3.7~179.9),第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2%和37%.初治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生存期较初治曾使用利妥昔单抗组的患者长,两组的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73.5%和83.1%,42.8%(P=0.001).GCB型较非GCB型复发难治DLBCL有明显生存优势,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和21.4%(P=0.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DLBCL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95.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初治的96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LB水平比较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失败生存率(FFS)。结果:治疗前96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17例ALB<35 g/L及79例ALB≥35g/L。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结果显示在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巨大肿块、结外侵犯、淋巴结区域、LD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LB<35 g/L和ALB≥35 g/L患者的5年FFS分别为60.1%和91.6%(P=0.022),但OS并无统计学意义(P=0.131)。多因素分析结果示仅ALB<35 g/L是F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30),而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60岁(P=0.02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ALB水平对判断CHL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其可能成为一项新的预后指标用于早晚期CHL患者。   相似文献   
96.
滤泡性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NHL,亦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FL的预后指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FLIP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简便性,但相同FLIPI的患者预后情况实际不尽相同,反映了FL异质性的特点,在相同的组织分类中存在遗传学和生物学特征不同的亚型。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分子指标以期更准确地预测FL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LAM)对FL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初治FL患者组织中LAM的密度,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48例FL患者LAM低密度者38例(79.2%),高密度者10例(20.8%)。LAM密度与患者年龄、PS状态、血清LDH水平、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与FLIPI评分也无相关性。LAM低密度组化疗疗效和高密度组相近。全组48例患者未达到中位生存期(MST),LAM低密度组MST优于高密度组(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与FL的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AM的高密度与FL的远期生存呈负相关。但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较少,随访时间短,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PEP-C节拍化疗方案治疗的23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率30.4%(7/23),部分缓解率(PR)30.4%(7/23),总的客观有效率(RR)60.8%(14/23).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分别为81.8%(9/11)、41.7%(5/12),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5%(5/11)、16.7%(2/12)(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低危组(IPI评分0~2分)与高危组(IPI评分3~5分)有效率分别为60.0%(9/15)、62.5%(5/8),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3.3%(5/15)、25.0%(2/8)(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经过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PEP-C节拍化疗方案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低,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值得在更多病例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白冰  黄慧强  蔡绮纯 《循证医学》2012,12(5):262-264
1文献来源Yoo C,Lee DH,Kim JE,et al.Limited role of interim PET/CT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R-CHOP[J].Ann Hematol,2011,90(7):797-802.2证据水平2b。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冻干人胎盘因子(PF)对肿瘤化学治疗(化疗)病人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共收治69例,采用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即均接受2个疗程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一个疗程为化疗+PF (化疗+PF组),另一个疗程单用化疗(单用化疗组)。化疗+PF组d1开始用PF,隔日1次,每次18mg,im,持续3~4wk。结果:化疗后白细胞(WBC)最低点:化疗+PF组为(3.0±s 1.1)×10~9·L~(-1),单用化疗组为(2.6±1.2)×10~9·L~(-1)(P<0.01);WBC恢复时间:化疗+PF组和单用化疗组分别为(5±4)d和(11±20)d(P=0.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PF可改善化疗所引起的骨髓抑制,有助提高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是原发于脑、眼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上较罕见,近数十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PCNSL多见于老年患者,病理类型、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案有别于全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PCNSL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为主,年龄和(performancestatus)PS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预后较全身性NHL差。目前PCNSL尚无标准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化疗和放疗联合的治疗措施。手术仅起到诊断作用。PCNSL对放疗高度敏感,但单纯放疗有效维持时间短。化疗在治疗PCNSL中不可缺少,但CHOP方案对PCNSL无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是最有效的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因此,现阶段PCNSL采用含HD-MTX或/和HD-AraC等的联合化疗,同时鞘内注射MTX、AraC和地塞米松(DXM)。放疗疗效差,放疗应在化疗结束后进行。联合化、放疗对60岁以上患者可造成严重的远期神经毒性,对老年患者可选择单纯化疗和延迟放疗的治疗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疗效优于历史对照。新药Temozolomide、Temozolomide联合美罗华、Topotecan、放射免疫治疗药物Y90标记CD20单抗等对PCNSL取得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