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1.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 (TSA)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镇痛效果及分子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曲古抑菌素A处理组(TSA)、脊神经结扎组(SNL)和SNL+TSA组(SNL+TSA)。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鞘内注射TSA进行干预,通过von Frey丝和热板实验检测大鼠的痛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内HDAC1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的表达水平;应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SNL模型大鼠术后机械性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显著降低(P 0.05),鞘内给予TSA能够明显缓解大鼠患侧后足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 SNL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HDAC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鞘内注射TSA可显著抑制其表达; SNL术后脊髓背角内GFAP和Iba-1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鞘内给予TSA能够明显下调GFAP和Iba-1的表达; SNL术后大鼠脊髓背角内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 0.05),而鞘内给予TSA能够显著逆转这一趋势。结论:鞘内给予TSA能够通过抑制脊髓HDAC1表达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 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CV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 (ET) ,一氧化氮 (NO)水平进行检测 ,以观察其与CVS临床预后关系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观察组 33例 ,均为 1997年 1月— 2 0 0 0年12月我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经腰穿取脑脊液化验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行头颅CT证实为非脑室出血。所有患者于腰穿当天行TCD检测证实并发有脑血管痉挛。其中男 2 2例 ,女 11例 ,年龄 34~ 6 0岁 ,平均5 0岁。对照组 30例 ,为健康查体者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37~ 6 0岁 ,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CT和“C”形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和优缺点。方法本组19例23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压缩骨折17例、脊柱转移瘤2例,CT和“C”形臂X光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术中操作顺利,注射骨水泥量2~7ml,平均3.8ml,术后24h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缓解率88。2%,2例转移瘤患者腰背痛也明显减轻,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CT和“C”形臂X光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4.
丘脑出血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 15 %~ 30 % ,病死率约5 0 % [1] ,是老年人脑出血最凶险的类型。临床上当血肿量 >13ml时 ,常采取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病死率较高 ,但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和致残率也较高[2 ] 。为探讨丘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分别采用内科治疗、内科治疗加钻颅血肿抽吸冲洗、注药、引流的二种方法 ,治疗 6 4例血肿量 >13ml的丘脑出血的患者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 4例丘脑出血患者均为我科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7月的住院患者 ,均经头颅CT证实为丘脑出血 ,且血肿量 >13ml,均有高血…  相似文献   
95.
黄小军  胡维维  史健 《中外医疗》2007,26(23):46-46
目的 探讨肾脏粘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肾粘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肿瘤呈结节状,有两种组织结构,一种为小管状排列,另一种为梭形束状排列,瘤细胞形态较温和;免疫组化CK(+)、CK7(+)、EMA(+)、Vimentin(+)、32β E12(+).结论 本病为新近认识的肿瘤,比较少见,恶性程度较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创新实验的开展,建立了学生专用创新实验室。设置实验场地和配备常规实验设备为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程序对于学生创新实验的正常运转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技术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实验更好更快的完成。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97.
从2002年2月至2004年11月用吻合器完成食管、贲门吻合92例,其中吻合口出血2例(2.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BBA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双LVIS支架组(DLS组,18例)和非双LVIS支架组(NDLS组,27例),对比2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DLS组、NDLS组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分别为72.22%(13/18)和55.56%(15/2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3/18)、25.93%(7/2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2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DLS组复发率15.38%(2/13),低于NDLS组的57.89%(11/19,P=0.03);术后6个月2组复发率(0 vs 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3个月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患者联合VSD行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术,对照组予撕脱皮肤反取皮传统加压包扎回植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操作简单,回植皮肤成活率高,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如何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分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理论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重视预实验和实验结果分析等环节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