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透对尿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BCL广2和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尿毒症血透组和健康对照组,分离透析前、透析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尿毒症组透析前、后单个核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尿毒症组透析后较透析前增多(P<0.05).PCNA蛋白表达各组无明显变化.尿毒症组透析前、后单个核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透析后更明显(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单个核细胞存在着较高的凋亡率.维持性血透可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进一步促进单个核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的方法得到涵盖HCV不同基因型与小鼠H2复合体的多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串联后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中,然后利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通过持续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证实多表位基因的表达。结果所构建的含有HC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mEpi在CHO细胞中能稳定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CHO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复合多表位疫苗的基因免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本室制备的莪术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周期进程的干扰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莪术提取物在体外对Bel-740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莪术提取物对Bel-740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使Bel-7402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莪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阻止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64.
65.
中药灌胃加钻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内科治疗(39例)和内科治疗加中药(老年降压冲剂)灌胃结合钻颅血肿穿刺引流(40例)2种方法,对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中药灌胃加钻颅血肿穿刺组治愈率(32.5%)、总有效率(90.0%均明显高于内科组(分别为10.3%和46.2%),而且血肿完全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内科组,并发症少于内科组。结论:中药灌胃加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危重型脑出血血肿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局部血肿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40例危重型脑出血患者进行CT引导下钻颅血肿抽吸引流 ,同时分别测定血浆及血肿内ET ,NO浓度。结果 血肿内ET水平明显高于血浆ET浓度 (P <0 .0 5 ) ,血肿内NO水平明显低于血浆NO浓度 (P <0 .0 5 )。结论 脑血肿内ET ,NO水平可作为临床估计预后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67.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安全作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备受国内外关注,列举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发生实验室感染的案例,分析了感染的原因,提出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实验室管理及开设生物安全课程等预防实验室感染、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骑跨横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结果16例病人均手术治疗,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一种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嗜肝RNA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体。据估计全球约有1.7亿HCV感染者,每年约有3—4百万的新增人口约80%的新增病例发展为慢性。接近10—20%慢性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并成为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0.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过程和尝试基因治疗等的基础,建立的动物模型要求与人类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拟性,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 目的:比较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差异。 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纤维环穿刺组和纤维环切开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3/4、L4/5、L5/6椎间隙,纤维环穿刺组采取针刺纤维环,纤维环切开组采取尖刀切开纤维环,控制穿刺或切开的深度及方向。术后2,4,12,20周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腰椎间盘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兔椎间盘髓核面积缩小,纤维环面积增大,髓核内T2加权像信号降低、变暗,椎间隙高度也开始下降,纤维环穿刺组T2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 < 0.05);随着时间的进展,兔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逐步增高,椎间隙逐渐变窄,术后20周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达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纤维软骨形成。提示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均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剧烈,建立的模型过程可能不是人体椎间盘自然退变的模拟过程,纤维环穿刺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