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8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554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1064篇
内科学   779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2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39篇
综合类   2651篇
预防医学   1348篇
眼科学   166篇
药学   1081篇
  13篇
中国医学   1147篇
肿瘤学   24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4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患者女,22岁。1991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十一年前于颈部甲状腺处发现一小结节,无疼痛及其它不适,生长缓慢。近一年间常疼痛,肿块增大较明显。起病后无消瘦、食欲亢进、情绪激动等表现,亦无声音嘶哑及吞咽障碍。体查  相似文献   
82.
83.
84.
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 2 92 0份用ELISA检测乙肝 5项的体检血清标本中 ,抽取 2 88份HBsAg阳性标本及 10 0份全阴标本 ,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PCR)HBV—DNA定量分析。 结果 经FQ—PCR检测 ,80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率为 10 0 % ( 80 /80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2 2× 10 8cp/ml ;164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率为79 3 % ( 13 0 /164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1 5× 10 6cp/ml;12份HBsAg单项阳性的标本 ,HBV—DNA的阳性率为83 3 % ( 10 /12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1 6× 10 5cp/ml;10 0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都阴性的标本 ,HBV—DNA的阳性率为 2 % ( 2 /10 0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4 5× 10 5cp/ml。 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准确报告HBV感染 ,指导其选择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检测感染性婴儿血中降钙素原(PCT)与CCRP)的浓度,观察PCT的灵敏性和特异常性。方法:采用变定量固定相免设测定法测定血清PCT值,同时测血CRP及WB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性细菌感染及重症细菌感染婴儿中PCT升高明显于CRP值。结论:PCT测定在全身性、重症细菌感染时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6.
非溃疡性十二指肠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岩  马文彬 《临床荟萃》1994,9(13):614-615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十分复杂,涉及范围包括炎症、溃疡、机械、血管、肿瘤等,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约占70%左右。而非溃疡性十二指肠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亦不少见,其病因千奇百怪,有些实为罕见。临床过程变化多端,不易识别,常造成病因的漏诊与误诊。本文总结我院1992年~1993年经消化科胃镜室诊断的非溃疡性十二指肠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8例,旨在开拓视野,进一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检出率。  相似文献   
87.
由产妇特异抗体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国内少见,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1例报告如下。患婴,男,出生2天。G_5P_4,足月(39周)顺产儿。分娩时羊水I~0,体重2.9 kg,APgar评分9′。出生后8小时脸部出现黄染,24小时遍及全身。其母曾于1986~1988年连续3年各顺产1男婴,均于出生后60小时内因黄疸夭折。1990年曾流产1次。体检:T 37.2℃。贫血外观,前囱平,精神差。心肺(-)。肝于右肋下3cm扪及,脾(-)。眼睑、腹及双下肢水肿,拥抱反射存在。实验室检查:WBC 110×10~9/L,N 0.58,Hb 105g/L,有核红细胞65个/100 WBC。尿常规、肝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黄疸指数140u,总胆红质336umol/L,直接胆红质6umol/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76%,血红蛋白电泳无异常区带,Hb A_2 O.9%,HbF 40%,异丙醇试验  相似文献   
88.
经尾静脉给雄性昆明小鼠注入HpD(10mg/kg体重),48小时后阻断肾动脉,造成缺血、缺氧的肾脏模型。然后用250—300J/cm~2剂量的630nm波长激光照射小鼠肾脏。最早出现的形态学改变是间质水肿和毛细血管破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光照后6小时出现形态学改变,其它结构均在光照后24小时发生坏死。超微结构主要是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的破坏。肾酶的损伤程度为Cytox>AKP>ACP>SDH。实验结果表明,断血肾脏对血卟啉光动力学作用敏感性降低,但血管损伤加重。因此,血管损伤不是造成实质细胞损伤的始动因素,氧在血卟啉光动力学作用中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9.
氯氮平的少见不良反应盛国荣(江苏省南通市通济医院226005)近年来,发现氯氮平有一些散在性的少见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现小结如下,供参考。1胃出血 ̄[1]男,18岁,用氯氮平150mg/d,第7天患者突然呕吐约1000ml咖啡样液伴胃内容物,溶血试验...  相似文献   
90.
1996-2004年9月,我们应用三氧化二砷共治疗58例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