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观察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在减少脊柱矫形术围术期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接受脊柱矫形手术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手术开始前15 min给于氨甲环酸1 g负荷量缓慢静脉注射10 min,手术开始后持续给以10 mg/(kg.h)的氨甲环酸维持量TXA[10 m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51例给予相应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4 h失血量、输血量并观察出凝血功能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与照组相比,治疗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减少;②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深静脉血栓、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梗塞、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对脊柱矫形术围术期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2.
现对我们误诊为视神经炎的1例分析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1岁.主因左眼视力骤降、视野缺损20 d余,右眼5d入院.该患者于20 d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突然视力下降,下方视野缺损,无眼痛及头痛,无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眼科就诊并住院治疗10 d,应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球后注射、强的松35 mg口服,出院后症状加重,左眼视野缺损增大,视力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33.
目的通过60具寰椎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建立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60具成年人体寰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寰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寰椎侧块宽度,侧块长度,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骨性钉道长度,椎弓根厚度,安全的进钉方向(向外倾斜角度)。结果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为:与前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14.1±1.0)mm,寰椎侧块长度为(20.8±2.8)mm,宽度(19.6±2.4)mm;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为(10.1±2.0)mm。前路寰椎椎弓根的骨性钉道长度为(28.8±1.8)mm,椎弓根的高度为(5.6±0.8)mm。安全置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3°)。结论①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为距离前正中失状面14mm处;②安全进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置入的寰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于骨性钉道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4.
背景:在寰枢关节疾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1-C2 pedicle screw-rod fixation,C1-C2 PSR)中加用传统的棒-棒横连可以为螺钉/棒结构提供更坚固抗旋转稳定性,但有安装困难、影响植骨床和脊髓损伤的风险。作者设计的新型寰椎钉尾横连(horizontal screw-screw crosslink,hS-S CL)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点,但其生物力学性能尚不清楚。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新型寰椎钉尾横连在C1-C2 PSR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集1名成人健康男性志愿者枕骨底到枢椎(C0-2)的CT薄层扫描数据,分别建立寰枢椎有限元模型:正常组、失稳组、失稳+C1-C2 PSR(无横连组)、C1-C2 PSR+hS-S CL(钉尾横连组)。对各个有限元模型加载1.5 Nm的扭矩,计算出4组模型在屈伸、左右侧屈...  相似文献   
135.
136.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块中 线 上 ,距 寰椎后 弓上 缘 最少 3m m ,内斜 10° ,上斜 5°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的 进钉 点 位于 枢椎 侧 块内 上象 限 ,显 露枢 椎椎 弓 内缘 。直视 下进 钉 ,内斜 25°上斜 25° 螺 钉直 径 3.5m m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长 28 ̄32m m ,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长 24 ̄28m m 。 , 。结果 :全 组病 例未 发 生椎 动脉 、脊 髓 损伤 ,术 后临 床症 状 得到 不同 程 度的 改善 。随 访 3 ̄21 个月 ,平 均 6.7 个月 。 X线、CT 复查 示螺 钉 位置 良好 ,无 松动 、断 钉 ,植骨 3 个月 后均 达 到满 意融 合 。结 论 :寰 枢 椎 椎 弓根 钉 板 固 定治 疗上颈 椎不 稳 效果 良好 ,是 寰枢 椎 后路 固定 可 供选 择的 术 式之 一。  相似文献   
137.
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影响雪旺细胞NGF表达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影响雪旺细胞NGF表达率实验研究马向阳于涯涛钟世镇胡耀民陈立龙王国英有关NGF的研究迄今已逾40年,已知其对引导损伤轴突再生、提高轴突再生成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在正常神经元胞体中,由局部雪旺氏细胞合成而提供的NGF的量极少...  相似文献   
138.
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临床上在创伤性或病理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常采用寰枢椎内固定术及融合术。此类手术的方法众多 ,但以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融合率最高 ,超过 95 % [1~ 3 ] 。该术式由Magerl于 1979年首先介绍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此固定技术较钢丝、椎板夹等常规固定方法在抗扭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4,5] 。国内目前已有成功应用该术式的临床报道[6~ 8] 。本文从解剖学、手术技术、生物力学以及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等方面对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作一综述。1 相关的解剖学研究后路固定时 ,螺钉轨迹依次经过枢椎关节突后部、椎弓根峡部、枢椎侧块上关节…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究国人寰椎后弓内固定钉板系统的解剖可行性并给出初步设计,以提供可供选择的后路寰椎内固定方法。方法对60例成人(男30例,女30例)寰椎三维CT及40具(性别及年龄不详)干燥寰椎标本进行测量,测量指标有后结节中央及距中央5mm、10mm、15mm处的高度(矢状面垂直距离)及厚度(轴位垂直距离)、后弓水平面夹角、后弓内侧面外侧螺钉半距(后结节中央到外侧螺钉外缘)、后弓交叉螺钉最大长度(螺钉完全位于髓腔内且不触及外侧螺钉),比较CT测量数据与标本测量数据有无差异,分析寰椎后弓的解剖学特点并设计后弓钉板系统。结果经CT测量,后弓结节中央高度(9.48±0.95)mm,厚度(7.80±1.60)mm,后弓水平面夹角(130.70±12.31)°,后弓交叉螺钉最大长度为(13.67±0.53)mm,内侧面外侧螺钉半距为(10.51±0.95)mm;经标本测量,后弓结节中央高度为(9.97±2.18)mm,厚度为(7.44±1.32)mm,后弓夹角为(135.07±9.59)°,后弓交叉螺钉最大长度为(14.17±0.54)mm,内侧面外侧螺钉半距为(11.03±1.07)mm。左右两侧测得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测量所得后弓交叉螺钉最大长度及内侧面外侧螺钉半距小于标本测量所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影像资料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参考,但可能无法完全真实的反映所有解剖特征。寰椎后弓解剖学研究提示后弓钉板系统在解剖上是可行的,为寰枢椎后路固定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0.
<正>寰椎解剖结构独特,无椎体结构,由前弓、左右侧块和后弓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与枢椎侧块及齿突组成寰枢关节,负责颈椎50%以上的旋转功能;与枕骨髁组成枕寰关节,实现颈椎30%以上的屈伸功能。也正因为寰椎活动范围大,对内固定稳定性的要求高,因此早期使用的钢丝技术、挂钩技术已几尽淘汰[1]。近年来伴随着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出现[2-7],寰椎内固定手术有了新的革命性突破。1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