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总结1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并颅底脊膜膨出患儿术后的护理经验。由于本例患儿手术时间长、风险大、切口多、部位特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患儿术中修补硬脊膜膨出过程中硬脊膜破裂,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做好脑脊液漏的护理;患儿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做好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继发中枢感染,注重口腔、颈后及取髂骨处伤口的护理。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系统用于先天性枕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TARP系统治疗先天性枕颈交界区畸形患者35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枕颈交界区CT扫描及MRI以评估局部畸形及颈脊髓腹侧压迫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评估术前术后脊髓损伤及恢复情况。术后3、6、12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评价内固定效果及融合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MRI示颈脊髓腹侧压迫均有明显减轻,延髓脊髓角术后平均增加约29.7°,31例(8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4例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无变化。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寰枢椎再脱位、螺钉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TARP系统可对先天性枕颈交界区畸形合并腹侧颈脊髓压迫进行一期减压、复位及内固定,是枕颈交界区畸形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44例。两组均在术前及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24 h,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术前降低,但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且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均可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其中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改善心功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8月以来,在G型臂机监控下采用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3例。14例为单椎体伤椎,7例为2个椎体伤椎,2例为3个椎体伤椎,共治疗34个椎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3~16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其中22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0例当天离床,12例第2天离床,均在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有1例因Simplex骨水泥注入量太少(仅0.5mL)而无明显效果。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枢椎经椎管4层皮质骨椎弓根螺钉置钉策略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法。 方法 利用PACS系统调阅92例正常成人枢椎椎弓根水平横断面MRI图像,测量椎弓根内侧壁切线(tangent of pedicle medial wall,TPMW)与脊髓切线(tangent of spinal cord,TSC)、硬膜切线(tangent of dura mater,TDM)间距离及椎管内侧壁切线 (tangent of spinal canal medial wall,TSCMW)与TSC、TDM间距离,以及脊髓和椎管横径、矢状径等参数。 结果 同性别双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枢椎TPMW与TSC的距离为9.05 mm,女性为8.57 mm;男性TPMW与TDM的距离为5.04 mm,女性为4.76 mm。男性TSCMW与TSC的距离为7.14 mm,女性为6.70 mm;男性及女性TSCMW与TDM的距离均为3.28 mm。 结论 在枢椎椎弓根水平,经椎管行枢椎4层皮质骨椎弓根螺钉理论上可行,但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对颈部血管CTA扫描,研究寰椎侧块与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以避免经口咽前路手术过程中损伤颈内动脉。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TARP手术的患者145例,术前均行颈部CTA扫描及三维重建,以横突孔内侧缘为界,根据颈内动脉的位置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并进一步划分为4个区。分别测量2组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双侧横突孔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术后颈内动脉偏移距离,比较两组左右两侧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 内侧组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与横突孔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与l),内、外组同侧颈内动脉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与D)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侧组术后颈内动脉向外偏移距离分别为3.12 mm(女)、3.83 mm(男)。 结论 经口咽前路手术前行颈部血管CTA扫描对了解颈部血管与寰椎侧块的位置关系,避免颈内动脉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32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8~36个月随访,平均19.4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微创技术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过分破坏、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复位固定和植骨、早期恰当的功能锻炼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经口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经口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60具成年人枢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枢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前路枢柞椎弓根螺钉的骨性钉道长度,安全的进钉方向(向外倾斜角度、向下倾斜角度).结果:经口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为:与枢椎上关节面的距离为(5.0±1.0)mm;与前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7.8±0.7)mm;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为(6.1±1.7)mm.前路枢椎椎弓根的骨性钉道长度为(26.4±1.5)mm.安全置钉方向为向外倾斜(18±4)°,向下倾斜(14±4)°.结论:(1)经几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为:枢椎上父节面下5.0 mm,距离前正中失状面7.8 mm处;(2)安全进钉方向为:向外倾斜18°,向下倾斜14°,置入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丁骨性钉道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