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复习了颅内非肿瘤性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简你MRI)近况,MRI受组织参数(T_1,T_2,ρ和流动效应)和仪器参数(TR,TE)等影响,使图象解释比X线CT复杂,但对某些病理过程的解释比X线CT更为正确.文中重点复习了中枢神经系统绝大多数非肿瘤性疾病的MRI表现,总的看来在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中MRI优于X线CT.  相似文献   
32.
33.
急性脑实质内出血性病变在MRI的T_1加权图象上呈相对等信号,T_2-W1图像上呈相对低信号,这些征象在高磁场MRI中比较显著。亚急性实质内出血在T_1和T_2加权图象上表现为高信号。MRI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中是不敏感的。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下出血的亚急性阶段,MRI比CT更为敏感。血液在轴外积聚时T_1和T_2图像上均呈明亮信号。 为了实用起见,MR对于评价合作病人有急性实质内出血中是最佳之手段,因为蛛网下出血的病人,在急性阶段CT是目前最合适的检查手段,在亚急性阶段MR是最恰当的手段,在可疑CVM病人中,MR是目前最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4.
MRI对临床的脑缺血评价提供了唯一优越方法。缺血,甚至在最早阶段,可合并脑水含量的变化,因为MRI对组织游离水含量变化的固有敏感性,所以它比目前任何其它方法能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的确这些变化可在缺血发生1小时内见  相似文献   
35.
36.
干扰素-γ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1)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15例脊髓外伤后慢性期截瘫或四肢瘫患者为对象,进行脊髓MRI检查。脊髓外伤史距MRI检查时间平均17个月,最短3个月,最长17年。本组MRI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脊髓扭曲变形、成角畸形或压迹等局部外形变化;②脊髓变细萎缩,或增粗(外伤性  相似文献   
38.
一、由张雪林等编译的经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ISBN 7—5616—1578—7/R·60。字25万,图1215幅。1993年6月出版,每册定价19.5元(含邮费2元)。欲购者请由邮局汇款至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放疗中心杨雄浩,邮政编码:510516。 本书是根据美国Thaomas H.Newtont等27名放射学家编写的《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Spine and Spinal Cord》一书为蓝本,结合有关文献编译而成。对脊柱和脊髓的CT解剖作了详细介绍,对各种疾病作了系统全面讨论。基本包括了CT在脊柱和脊髓方面应用的主要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本书可供影像诊断及临床各科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39.
26例首次诊断散发性脑炎的磁共振成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勤  陈龙华 《新医学》1993,24(5):240-241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28岁。间歇性全身抽搐6年,伴头痛3年,按癫痫治疗效果欠佳。体检:颅面外观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头颅X线平片未见异常。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双侧脑室前角及第三脑室前部明显扩大变形(图1)。第三脑室后部平面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