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5篇
  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91.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依靠内镜检查,但其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不仅可以确切地获得病变形态学的判断,并且有利于正确选择活检部位。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参与了细胞永生化和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93.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不同浓度熊果酸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T6及肝细胞L02,分别在药物作用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熊果酸对HSC-T6及L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熊果酸对HSC-T6凋亡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熊果酸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T6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种浓度的熊果酸均可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当熊果酸浓度为25、50、75μmol/L时可促进L02细胞增殖,浓度>75μmol/L则表现为抑制L02细胞增殖.在病理形态学方面,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 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缩小变圆、核浓缩等.25、50、75 μmol/L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0%±3.85%、21.87%±4.46%、31.33%±6.18%,比对照组(2.93%±1.60%)明显升高(P<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熊果酸可较明显地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对L02细胞的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熊果酸诱导HSC-T6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Bcl-2/Bax比值、激活Caspase-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4.
慢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粘膜组织学改变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403例慢性胃炎的胃镜所见及其活检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1)403例患者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CSG)380例,萎缩性胃炎(CAG)38例,其中CSG和CAG并存15例。(2)病理结果CSG365例,CAG49例,其中CSG和CAG并存11例,伴肠上皮化生(IM)108例,伴粘膜糜烂59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39例,(3)对CSG的诊断,胃镜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其敏感性为95.3%,阳性预测值为91.6%,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5.8%和26.6%;对CAG的诊断,胃镜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其特异性为96.0%,阴性预测值为93.2%,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2%和63.2%。(4)胃镜下的各种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其敏感性均较低,但是胃镜下的某些表现对病理CSG、CAG和IM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5)CAG主要伴随Ⅱ型IM,达85.2%,而I型IM主要发生在CSG,占I型IM的81.0%。结论 单一的胃镜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均不理想,但是某些特定的胃镜表现对某些病理组织学诊断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一种胰段小肠化手术,并探讨这一手术在胰段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能否成功地防止动物出现严重併发症和死亡。1.手术方法:将狗的小肠在其中部切断,远切端肠段折叠制成“空肠袋”。游离由脾动脉供血的约占全胰1/3胰组织的胰尾,保留其血供,去除神经支配和淋巴管。将该段与胰头分离,置入空肠袋。空肠袋与脾血管相接触处另用大网膜封闭加固。空肠袋肠段的近端在腹壁上作空肠造瘘口。空肠袋肠段的远端40cm处与近切端用 Roux-y 吻合重建肠道。2.诱发胰腺炎。每只狗抽血1 ml,按每公斤体重0.5 ml 的剂量加入胆汁,并加200单位结晶胰蛋白酶,在室温中孵化60分钟后,以40 cmH_2O 压力经胰管注入1/3上述混合液。结扎胰管,诱发胰腺炎。  相似文献   
96.
197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腋窝深部肿块病人58例,经肿块切除后行病理检查,并根据结果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现对其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43.3岁(1~76岁)。本组良性病变40例,占69%,其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7岁;恶性肿瘤18例,占31%,其中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3岁。病理类型见表1。二、临床表现病人均以腋窝深部肿块为首发表现,排除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的病例。肿块平均直径为3.5cm(1~12cm),术前行B超检查23例,均提示腋窝占位性病变,但无法鉴别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97.
目前国内外已发表了许多有关定量脑电图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研究性报导,本文着重介绍脑电地形图和功率频谱在某些神经精神科疾病如:大脑半球肿瘤、脑血管性疾病、癫痫、代谢性脑病、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情况,并对定量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作出初步的估价.  相似文献   
98.
近5年来,对16例后天性气管(支气管)食管瘘患者未经手术治疗,而采用经内窥镜注入快速医用ZT(粘涂)生物胶以粘阻瘘管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近5年来住院病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2~73岁,平均60.5岁。1.2 致瘘原因 食管癌8例(其中5例为放疗所  相似文献   
99.
非诱导条件下犬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生长特点和非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方法 采用犬来源BMSC体外扩增培养,观察非诱导条件下BMSC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BMSC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未加入成骨诱导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钙沉积出现,碱性磷酸酶(ALP)表达。3代内扩增的BMSC有成骨活性,但原代细胞成骨活性优于传代后细胞。结论 体外培养BMSC能大量扩增,具有自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本实验所培养的BMSC具有骨祖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00.
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无痛性消化性馈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一种类型,由于其特发性及不可预知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造成治疗上的被动。本文总结近4年中收治的32例,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