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511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88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AN)显微镜外科切除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14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H-B面神经功能受损量表(HBFG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受损程度,并将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位置、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严重程度等作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按照术后6个月面神经HBFGS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HBFGS分级Ⅰ~Ⅲ级为轻中度障碍组(78例),Ⅳ~Ⅵ级为重度障碍组(62例)。轻中度障碍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显著小于重度障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3.13 cm、肿瘤部分切除与次全切除、面神经与肿瘤中、重度黏连均是导致术后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是术后面神经严重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 结论AN瘤体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是影响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AN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型别特征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贵州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仁怀市和威宁县4个国家级结核病耐药监测点2017-2019年分离的52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recX、rpsl、rmlC、rpmG1、mprA、gcvH、ideR)的MLSA技术进行ST分型。选用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卡那霉素(KAM)和氧氟沙星(OFX)6种抗结核药物对5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耐药与ST型别的相关性。结果52株结核分枝杆菌经MLSA分为11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1型(占32.7%)、ST1(占23.1%)和ST5型(占15.4%)。药敏试验显示,5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42.3%(22/52),其中单耐药率为15.4%(8/52),耐多药率为19.2%(10/52),多耐药率为3.8%(2/52)。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的聚类分析和最小间距图分析结果显示,ST2、ST4和ST6型菌株全部为敏感菌株,ST7和ST8型菌株均为多耐药菌株,ST9型菌株均为耐多药菌株,其余ST型由耐药和敏感菌株构成。结论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以ST11、ST1和ST5型为主,ST型呈现多样性。菌株以单耐药和耐多药为主,ST型与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上的价值。方法:将2017-04至2018-06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经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检查,将64排螺旋CT的检查结果作为探究组,DSA的检查结果为参照组,以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上的价值。结果:①DSA显示,96例患者总计100个动脉瘤,探究组显示,96例患者总计动脉瘤97个,有32个位于颈内动脉,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8个位于M1段,10个位于大脑前动脉,4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基底动脉; DSA即参照组显示,有32个位于颈内动脉,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0个位于M1段,10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基底动脉;②探究组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如长轴、短轴、宽度等都与参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区别(P 0. 05);③探究组对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误诊率等都与参照组没有差异(P 0. 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方面,准确度高,对于瘤体定位明确,显示清晰,能达到与DSA相似的诊断价值,推荐临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中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MDT)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8年1月31日收治的50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50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MDT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人工气道留置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人工气道留置3、5 d时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日均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补肾养骨汤对人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KM3/BTZ耐药性及增殖的影响,为补肾养骨汤在骨髓瘤治疗方面的前景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浓度梯度诱导法建立人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KM3/BTZ,通过MTT法检测常用化疗药物以及含补肾养骨汤药血清对KM3细胞和KM3/BTZ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ar-4、HSP27和P-gp基因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建立的KM3/BTZ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BTZ的耐药指数(RI)最高,为20.269。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含补肾养骨汤药血清处理过的KM3/BTZ细胞增殖受抑制,且随含补肾养骨汤药血清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含补肾养骨汤药血清可抑制KM3/BTZ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明显降低KM3/BTZ细胞耐药性,上调Par-4表达,下调HSP27和P-gp表达。结论:补肾养骨汤能有效抑制KM3/BTZ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逆转KM3/BTZ细胞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HSP27和P-gp表达下调,Par-4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正>手消毒剂的使用在医院预防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文章报道,10%聚维酮碘或4%氯己定消毒剂在使用后,与没有消毒剂的对比下,其医院感染降低了50%[1]。Bhojani等[2]认为一个好的手部卫生是进行医院活动的简单、便宜且有效的方法,目前消毒剂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外科的术前消毒,在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报道如下。1手消毒剂的分类1.1低效消毒剂1.1.1胍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主要包括氯己定、聚六亚甲基胍及其衍生物,广泛使用的氯己定包括醋酸氯己定、盐  相似文献   
107.
<正>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并急性截瘫在整个椎管占位病变的比例并不高,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共有526例椎管病变患者开展外科治疗,其中14例为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并急性截瘫,约占2.66%。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出现急性截瘫后大多进展快,临床症状突出,对患者危害极大,若延误治疗,神经功能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1],根据我们对14例硬脊膜外占位并急性截瘫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的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进一步探索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IFNB-1b治疗的MS患者13例,并于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包括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EDSS)评分、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SQOL-54)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结果经IFNB1b治疗的MS患者在第1、3、6、9、12个月随访时生活质量、EDSS、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性功能及对性生活满意度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情绪致角色受限、疼痛与病程呈正相关(P值均0.05);躯体功能、情绪状况、社会功能、性功能及对性生活满意度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认知、应激与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躯体致角色受限、精力、健康认知、总体生活质量及健康变化与病程、EDSS、HAMA、HAMD各项无相关性,年龄与MSQOL-54无关(P值均0.05)。结论 IFNB-1b短期内可能对MS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与患者的EDSS评分、焦虑抑郁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颅底骨折致迟发性面瘫患者早期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底骨折致迟发性面瘫患者38例,早期(人院后立即给予)激素治疗20例,发现面瘫后给予激素治疗18例。治疗时间均1~2周,其他治疗相同。结果3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恢复,早期激素治疗的患者有效率95.0%(19/20),恢复时间快;发现面瘫后给予激素治疗的有效率77.8%(14/18),恢复时间慢。结论颅底骨折致迟发性面瘫患者早期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迟发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0.
深入调查2015-2017年荆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年临床菌株药敏数据,结果判读根据2017年CLSI。3年我院临床分离株共110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30.2%和69.8%。耐甲氧西林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3.4%和75.6%。MRSA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92%~95.9%;MRCNS对利福平敏感率90.7%~90.8%,耐甲氧西林株(MRSA和MRCNS)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四环素外)的耐药率均高,两者中均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儿童株中青霉素敏感株逐年下降,中介株的检出率有所上升。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从1.1%上升到4.5%,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从1%上升到3.8%,耐药率稳步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65.5%升高到80.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65.4%升高到80.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从13.1%升高到21.2% ,对美罗培耐药率从8.3%升高到20.1%。临床分离的耐药菌呈增长趋势,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增长趋势明显,应持续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加强与临床和院感沟通,共同促进院感控制和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