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饱和氢盐水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4月龄健康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盐水治疗组和氢水治疗组,再根据照射后时间分为1、3、7和14 d 4 个时间组,每组5只。4 MeV电子线对大鼠进行单次垂直全脑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 cGy/min,吸收剂量20 Gy。氢水治疗组大鼠于照射后即刻、照后连续3 d给予饱和氢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射后1、3、7和14 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匀浆,分光光度计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7和14 d时氢水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盐水治疗组(t=3.78、3.18, P<0.05),SOD水平1~7 d时氢水治疗组明显高于盐水治疗组(t=2.41~2.92,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4.01~6.03,P<0.05),持续到14 d,8-OHdG含量1~7 d氢水治疗组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2.33、2.71、2.33,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饱和氢盐水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P2X7受体属于ATP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其在人体分布广泛,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攻击免疫系统时,ATP从宿主细胞释放,在细胞外作为危险信号,激活P2X7受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如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溶酶体吞噬作用、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NLRP3炎性小体的形成,促进IL-1β成熟和释放等。近年来,基于P2X7受体基因靶向敲除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和特异性P2X7受体拮抗剂的研发,该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新靶点。本文以P2X7受体特征、分布,在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该受体作为感染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YC-1对乏氧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分别在常氧(20%O2)、乏氧(1%O2)12 h和24 h、乏氧+YC-112 h和24 h这5种不同条件下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绘制细胞存活曲线以观察其放射敏感性;利用剂量分割法绘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曲线以观察其修复能力。结果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在乏氧12 h和24 h与常氧培养相比,HIF-1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放射敏感性下降,其氧增强比分别为1.22和1.37,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升高,且在间隔8、10、12 h照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当在乏氧12 h和24 h培养的同时加用YC-1时,HIF-1α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放射敏感性升高,其增强因子均为1.27,进一步统计分析也发现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显著降低,且在间隔8、10、12 h照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YC-1能明显提高乏氧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YC-1能抑制细胞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4.
电子线射野勾画模拟架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已应用了半个世纪,在我国也应用了20多年。放射治疗主要利用其产生的电子线和X线,这两种射线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照射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电子线照射时必须应用限光筒,故需在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野轮廓的勾画工作,这样可能引起一些工作上的不便,为此作者于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荚膜多糖(CPS)通过结合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对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及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Mp 菌株,抽提和纯化CPS。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吉姆萨染色观察和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用CPS 刺激DC,FCM 检测DC 对FITC-多聚糖的吞噬指数、DC 表面特异标志CD83、HLA-DR 抗原以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 和CD86 的表达。结果:培养7 d 的DC 有典型的树突状结构,并高表达CD11c 分子。经CPS 刺激后,DC 内FITC-多聚糖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PBS 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DC 表面膜分子CD83、HLA-DR、CD80 和CD86 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用CPS 刺激被DC-SING 受体封闭的DC,发现DC 内FITC-多聚糖吞噬指数和四种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p CPS 可促进DC 的吞噬功能和减少细胞膜分子CD83、HLA-DR、CD80 和CD86 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远距离激光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穿刺术患者,其中50例接受远距离激光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辅助CT引导下穿刺(观察组),50例接受常规CT引导下穿刺(对照组),比较2组进针深度、CT扫描次数、单次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穿刺时间以及气胸、针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CT扫描次数、穿刺时间及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单次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论进针深度如何,观察组对直径1 cm病灶的CT扫描次数、穿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针道出血和气胸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直径≤1 cm病灶CT扫描次数、穿刺操作时间及针道出血、气胸发生率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远距离激光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适用于直径≤1.0 cm结节。  相似文献   
27.
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病理学改变的观察,研究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模型,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观察大脑海马区中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与数量的变化,并分析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间隔的影响。结果 受照射侧海马中的阳性细胞表现出胸体肥大、突起增与延长等改变,在剂量增加和观察时间延长的条件下,20Gy照射后3个月和30Gy照射后1个月与3个月的三个组别中阳笥细胞数有显著增加。结论 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和观测时间的延长,在大鼠大脑海马区域内出现了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多重PCR在检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在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就诊的NGU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获取尿道或阴道标本,采用多重PCR分析3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86例NGU患者中,共检测出41例阳性,以解脲脲原体最常多;而在同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拓扑异构酶是近年来发现的多种肿瘤化疗的重要靶点,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增殖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两种新型拓扑酶抑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两种受试物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质粒pBR322解旋反应检测抑制剂对TopoⅠ催化活性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opo Ⅰ和TopoⅡ的蛋白表达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AO荧光染色、彗星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两种受试物对HEp-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法的结果显示,受试物1和2对9种人肿瘤细胞株均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受试物1和2可抑制Topo Ⅰ介导的质粒DNA超螺旋的解旋,并且两种受试物都可下调细胞中Topo Ⅰ、Ⅱ的蛋白表达,P<0.0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表明受试物可诱导HEp-2细胞凋亡,AO染色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彗星实验检测出两种受试物可导致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表明,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受试物1使HEp-2细胞周期在S期和G2/M期发生阻滞(P<0.01),而受试物2使其阻滞在G1期(72 h),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id、Bax和JNK表达增加(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P<0.0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和Cyclin D1表达减少(P<0.05).结论 受试物1和2可以抑制HEp-2细胞的生长,这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通过抑制Topo Ⅰ的催化活性并下调细胞中TopoⅠ和TopoⅡ的表达;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其凋亡;造成肿瘤细胞周期紊乱,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30.
肺炎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近年来,环境污染、药物滥用以及某些罕见病原体的爆发流行等因素导致肺炎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引起肺炎的除病毒外的罕见病原菌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抗生素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以提高对肺炎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