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79篇
  4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回顾性分析去甲基化分层疗法联合复方君子汤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 例老年AML 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40 例及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 方案行去甲基化治疗,观察组根据年龄、合并症、体力状况采用去甲基化分层疗法(不同剂量地西他滨) 联合复方君子汤治疗,以(28±4) d为1 个疗程,至少完成2 个疗程。评价2 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远期生存情况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组近期疗效总缓解率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甲基化分层疗法联合复方君子汤治疗可以增加老年AML 患者对去甲基化治疗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明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前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血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核因子κB(NF-κB)、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MNCV、Hcy、NF-κB、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MNCV均比对照组更高,而治疗后Hcy、NF-κB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带足背内侧皮神经的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食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12年5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食指皮肤缺损25例。结果25例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22例伤口一期愈合,皮瓣及植皮完全成活,食指屈伸功能正常,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2例皮瓣基本成活,远端部分坏死,足背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食指屈伸功能轻度受限,较好地恢复生活及工作;1例皮瓣完全坏死,改为同侧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后治愈,足背供区植皮成活,食指屈伸功能明显受限。结论第1跖背动脉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食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术式,该皮瓣解剖位置恒定,操作较可靠,成活率较高,外观、功能恢复优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 HBx干扰质粒pSIHBV/X对肝癌细胞HepG2.2.15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针对HBx基因的干扰质粒载体pSIHBV/X转染HepG2.2.15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 HBx、VEGF基因 mRNA 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 VEGF蛋白表达。结果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24 h、48 h、72 h实验组 HepG2.2.15细胞中 HBx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1.13±8.72)、(83.17±7.930)、(56.33±6.17);24 h、48 h、72 h实验组HepG2.2.15细胞中 VEGF基因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6.26±7.16)、(59.17±6.420)、(42.17±4.3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4 h、48 h实验组 HepG2.2.15细胞中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57±0.025)、(0.218±0.051)。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VEGF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HBx的siRNA干扰质粒能抑制 HepG2.2.15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5.
清风藤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江苏特色中药材清风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清风藤药材的地方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采用性状描述、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来控制清风藤质量。结果清风藤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简单、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能为清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生招生情况,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 2015—2020 年病毒病所招收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对招生数量以及生源的年龄、性别、原专业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20 年,病毒病所共招研究生 172 名,其中硕士生 95 名,博士生 77 名,2015—2019 年招生人数略有波动,但整体较为稳定,2020 年录取人数明显增加。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3. 50±0. 51)岁和(30. 05±0. 65)岁,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 2015—2020 年硕士研究生中应届生占比为 42. 86% ~ 78. 57%,博士研究生中应届生占比为 30. 77% ~ 66. 67;硕士研究生中在职攻读人员占比为 0 ~13. 33%,博士研究生中在职攻读人员占比为 27. 27% ~ 53. 85%。 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由高到低依次为预防医学 (45. 26%)、生物技术(22. 11%)和卫生检验(9. 47%);博士研究生硕士专业分布较广,其中硕士专业为生物技术的占 24. 68%,为卫生检验的占 14. 29%。 结论 病毒病所研究生招生人数稳中有升,生源年龄、性别结构相对稳定,涉及专业较广。 针对生源现状,应合理制定培养计划,为公共卫生事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α2+β)/白蛋白(Alb)比值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及其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各3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CREA)、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CysC水平及血清蛋白电泳(α2+β)/Alb比值,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尿ACR水平增高,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发生明显改变,(α2+β)/Alb比值在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α2+β)/Alb在区分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的AUC为0.860,Cut-off值为0.32时,灵敏度91.4%,特异度75.7%,优于eGFR、CREA、α1-MG、β2-MG、CysC;联合(α2+β)/Alb与CysC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AUC为0.911,灵敏度91.4%,特异度82.9%,诊断价值值得肯定。结论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血清蛋白组份已发生改变,(α2+β)/Alb比值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CysC有助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8.
阐述了我国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基础,以开发环保校本课程为主论述了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发生膀胱颈挛缩(BNC)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寻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TURP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12例进行随访,发现TURP术后的BNC患者,并选择同期内在我院泌尿外科行TURP术,术后1年内未出现BNC的患者进行配对,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前列腺重量、单位时间切除重量、电凝切开深度这3个因素进入到多元回归方程,OR值分别为2.519、3.374、1.420。结论术前前列腺重量、单位时间切除重量、电凝切开深度是影响TURP术后BNC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中应重视这些风险因素的参考价值,提高术者的手术操作技巧、术后对患者密切随访和及时处理是降低这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前列腺亮氨酸拉链(PrLZ)基因3′非编码区(3′-UTR)可能的微小RNA(miRNA)调控位点,构建PrLZ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研究PrLZ基因转录后的miRNA调控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使用PCR方法从PrLZ阳性的C4-2细胞中扩增含PrLZ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T-Vector载体上,提高PCR产物的连接、克隆效率,通过Xbal和BamH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将其连入经相同内切酶双酶切后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LUC中,构建pLUC-PrLZ 3′-UTR载体,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rLZ基因3′-UTR可能是miR-34a的作用靶点,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对照载体(质粒名称-NC)和过表达miR-34a(质粒名称-miR-34a),包装成病毒颗粒后分别感染293-T细胞,然后通过X-treme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试剂将pLUC空质粒和pLUC-PrLZ 3′-UTR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Promega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得到含PrLZ基因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质粒,并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验证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在miR-34a高表达组的293-T细胞中,重组质粒组荧光素酶活性比空质粒组低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PrLZ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miR-34a可以显著降低荧光素酶的活性,PrLZ基因3′-UTR上可能有miR-34a的调控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