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拟探讨不同的体位配合歪头动作置管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合的体位,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55例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55例、半卧位组49例、坐立位组51例,均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平卧位组患者取平枕仰卧位,半卧位组患者取床头抬高约30°,坐立位组患者取坐位90°,置管后均拍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3组间的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11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半卧位组8例占16.3%,平卧位组2例占3.6%,坐立位组1例占1.9%,半卧位组与其他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ICC置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是最佳选择,只有当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或导管异位需要调整时采用坐立位,不推荐床头抬高30°的半卧位体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创伤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纳的36例创伤性肺栓塞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36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MAP、CI、SV、SI、PAWP明显更低,HR、SVR、TFC、PVR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创伤性肺栓塞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可根据该监测指标对患者对患者病情与治疗紧张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Na2Se O3)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实验分为4组处理:(1)正常对照组;(2)Na2Se O3组:分别加入1 nmol/L、10 nmol/L、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和1μmol/L的Na2Se O3预孵育24 h;(3)UVB组:300、600和900 J/m2UVB照射;(4)Na2Se O3+UVB组:Na2Se O3预孵育24 h后进行UVB照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0 J/m2UVB照射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UV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活性与UVB照射剂量呈负相关;(2)Na2Se O3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3)不同浓度Na2Se O3+UVB组与UVB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增加,差异显著(P0.05),其中100 nmol/L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最强;(4)300 J/m2UVB照射后,不同浓度Na2Se O3+UVB组与UVB组比较,凋亡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其中100 nmol/L组抑制凋亡作用最强。结论:UVB对角质形成细胞有损伤作用,且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Na2Se O3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辐射损伤人角质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儿童泪囊炎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泪囊炎患儿泪囊分泌物标本,常规方法培养、分离致病菌,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API鉴定条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致病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00株,革兰阳性菌502株,占62.75%,以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95株,占36.88%,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白色念珠菌3株,占0.37%。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对妥布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53.8%~91.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9.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8.6%,对三代头孢类和妥布霉素较为敏感,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泪囊炎患儿以大于1个月至1岁年龄段儿童为主。结论儿童泪囊炎好发于小年龄段婴幼儿,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5.
2019年冬季,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中国出现流行,人群普遍易感,重症病例比例较高.人口流动加重了这种疾病的传播,对于非疫源地的医院,如何迅速的查找并识别出具有传播意义的病例,并予以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是控制疫情进展最重要的事情.病原学确认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要素.对于医院住院隔离观察的患者,伴有发烧乏力的情况下,多次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阴性的病例并不多见.这容易导致患者漏诊,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本身疾病进展到晚期才会被发现,也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疾病传染.因此我们报道了一例反复病原学检测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并分析了其可能的机制.本次病例报告经过天津西青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这个研究发表.病例情况介绍患者,男性,61岁,既往高血压史10年,吸烟史900支/年.于2020年1月5日和妻子去武汉等地旅游.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分析重庆市主城区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采集外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第4d在诊所诊治,第5d到综合医院就诊入院,第6d确诊,确诊前接受奥司他韦(达菲)治疗,45d后痊愈出院。患者发病前10d均在其工作的活禽摊点从事宰杀销售,所在摊位处4份标本(3份物表涂抹拭子、1份清洗禽类污水)H7N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66.67%。该市场3家活禽摊点共检出9份H7N9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4.29%。27名密切接触者及23名可疑暴露者经医学观察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患者感染来源于受H7N9病毒污染的活禽摊位,源头治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落实早诊早治应提高重点职业人群防控意识和增强医务人员识别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6年伤害死亡变化特点,为针对性的开展伤害干预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6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重庆市江北区居民伤害粗死亡率27.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45/10万,伤害死亡人数占总死因的5.35%,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26.1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14.75/10万。江北区居民伤害死因排首位的为意外跌落,死亡率为8.39/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10.52/10万,女性为6.18/10万。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排名前五位的原因相同,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0~<5岁幼儿伤害首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5~<15岁儿童伤害首位死因为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5~<45岁青年伤害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45~岁中老年人群伤害首位死因为意外跌落。 结论 伤害是2011-2016年重庆市江北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多部门协作,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尤其应重点预防和控制居民意外跌落和机动车相关的事故,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29.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护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8例患者冲击前后两周(冲击前一天开始)的血压、心率、体重、尿量变化、胃肠道反应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埚后舒张压较前有所增高,心率有所加快,特别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为此我们改进了护理措施,给予一级护理,限制活动,采取保护性预防护理等措施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天津市塘沽地区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各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总数和剖宫产例数,对4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50.83%降至2012年的35.15%,初产妇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社会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瘢痕子宫在产妇因素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胎儿因素中巨大儿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卫生政策支持、降低社会因素及初产妇剖宫率、提高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水平、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等手段可有效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