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快速的虚拟复位方法。方法采集临床四肢骨折薄层CT扫描数据计437例,数据输入Mimics 14.0,以Edit Mask In 3D的Lasso功能将骨折块分离为各个独立的Mask,三维重建后以Reposition将骨折块进行虚拟复位,过程合称为三维编辑。以Stopwatch软件进行操作计时。结果 437例骨折均完成虚拟骨折复位,平均骨折块数量为5.68±3.11个,平均复位时间为(1 173.71±790.85)s,单个骨折块复位时间为(194.16±49.26)s。结论通过三维编辑的方式,可以实现四肢骨折的快速高仿真虚拟复位。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本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予以改正。包括建立感染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感染知识的培训、更新观念;认真落实各项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管等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 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9例,采用术中附加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手术过程中通过骨折椎体的椎弓根,稍微向前上方撬拨推挤压碎骨片,然后拧入螺钉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前骨折椎体Cobb角为29.3°,并且伤椎前缘平均55.3%的高度丢失.[结果]术后第1~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影像学检查表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已经恢复,脊柱畸形矫正和复位效果均良好,内固定稳定,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发生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传统方法比较,复位效果好,内固定稳定,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应用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连续皮下注射7d诱导心脏纤维化模型,并观察此模型中炎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的变化.方法:采用10周龄体重为280 ~320 g的SD大鼠,ISO以0.25 mg/(kg·d)剂量连续背部皮下注射7d诱导心脏纤维化模型.心脏组织切片进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纤维化,以胶原容量分数进行胶原面积定量统计.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及炎症因子IL-6的mRNA表达.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组织中NF-κB在细胞内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组织中磷酸化的NF-κB水平.结果:ISO诱导的心脏纤维化模型中天狼猩红染色面积明显大于对照(control,CON)组,且ISO组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CON组(12.01±1.64vs.0.95±0.06,P<0.001);ISO组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Ⅰ型胶原:10.51±0.47vs.0.98±0.02,P<0.001;Ⅲ型胶原:9.58±1.33 vs.1.02±0.02,P<0.001).ISO组心脏组织中可见细胞核增多、聚集,提示可能炎症细胞浸润,且炎症因子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1.64±0.18 vs.1.04±0.07,P <0.01).CON组NF-κB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心肌细胞核中未见NF-κB的定位;ISO组出现明显NF-κB核转位活化,心肌细胞胞浆中的NF-κB较CON组减少,心肌细胞核及间质细胞核均可见明显的NF-κB定位,同时,ISO组心脏组织磷酸化NF-κB的水平明显高于CON组(10.83±2.05vs.1.05±0.27,P<0.001).结论:连续7d皮下注射ISO可成功诱导心脏纤维化模型,且此模型心脏组织中活化的核转录因子NF-κB增加.  相似文献   
85.
86.
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28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有机磷中毒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发病时间在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神经病之间而被称为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对其无效,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IMS唯一方法。1985年至2004年,收入本院行机械通气的IMS患者284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法对广枣醇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广枣醇提物,以Agilent TC-C18(4.6mm×250 mm,5μm)柱为分析柱,并以0.2%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柱温30℃,进样量25 μL,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毛细管电压4.0 kV,干燥器流速10.0 L/min,干燥器温度350℃,雾化器压力35.0 psi(1 psi=6 894.8 Pa),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并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 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对照,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主要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及黄酮类,其中首次在广枣中发现的成分有17种.结论 HPLC-Q-TOF-MS/MS兼具色谱的高分离特性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双重优势,能对广枣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可为广枣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用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色谱法研究哌嗪类化合物与α1A-AR的生物亲和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色谱法从家兔心脏组织中纯化得到α1A-AR,以大孔硅胶为载体,采用温和的化学偶联方法,将α1A-AR通过共价键均匀地固载在大孔硅胶表面,用盐酸特拉唑嗪、去甲肾上腺素、坦索罗辛、间羟胺和乌拉地尔表征α1A-AR色谱柱的保留特性;化学合成6种哌嗪类化合物,并用该色谱模型研究其与α1A-AR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所合成哌嗪类化合物与α1A-AR之间有生物亲和作用,其亲和力大小为: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5>化合物6。结论α1A-AR色谱法是一种特异、可靠的生物亲和色谱方法,可用于药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规格远志的脂溶性成分,为远志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远志不同样品分别用石油醚提取,GC-MS分析其脂溶性成分,并进行欧氏距离聚类。结果 12个产地野生远志药材中共检测出脂溶性成分30个,其中甲苯质量分数为5.215%~38.456%;栽培远志6个部位共检测出脂溶性成分26个,茎叶脂溶性成分中甲苯质量分数高达70.396%,而远志筒中仅为11.352%;甘草炮制对远志脂溶性成分影响较大。聚类分析显示,12个产地分成北纬35°和北纬40°两类;6个部位聚为市场用远志药材类和非药用部位两类。结论 甲苯量高可能与远志药材的黏膜刺激作用及远志植物体强抗病虫害能力有关;脂溶性组分可能是远志有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90.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半年"为主诉于2010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大小约1.5cm×2cm,此后肿物进行性增大;无鼻塞、鼻涕带血、嗅觉下降、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就诊于某医院,颈部CT提示:左侧筛窦占位性病变,左侧颈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左筛窦恶性肿瘤伴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外院行颈部病理活检,病理切片经多家医院阅片会诊,先后病理诊断有:(1)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2)非角质化癌转移;(3)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