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8F-FLT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类似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增殖的状况,3’-脱氧-3’-^18F-氟代胸苷(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18F-FLT)是此类药物中发展较为完善的一种示踪剂。^18F-FLT PET通过反映胸苷激酶-l的活性而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有助于对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22.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明  邢力刚 《耳鼻咽喉》2003,10(2):118-123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左右。头颈部集中了诸多重要器官,控制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视、听、嗅觉、思维、呼吸、发声与进食等。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集中着较多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各器官部位交错,一旦发现肿瘤,很难达到根治性切除,因此放射治疗成为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近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80%左右的病  相似文献   
23.
虽然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仍不满意.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放疗可提高局控率,但最佳放疗剂量、靶区、分割,联合治疗的安排等问题仍无定论.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各因素对局控及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18F-脱氧葡萄糖PET用于制定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随着显像技术的进步和多种新型显影剂的开发 ,PET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 ,18F 脱氧葡萄糖 (18 fluoro 2 deoxy glucose,FDG)PET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了一定的共识 ,临床研究证实FDGPET较CT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患者整体治疗方案制定的角度看 ,由于FDGPET可更精确地确定肿瘤位置包括原发肿瘤、区域转移淋巴结以及远地转移病灶 ,这不但可使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根本目的(根治或姑息 )发生变化 ,而且将使治疗计划如靶区位置、大小以及剂量分布的限制条件等发生变化。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最重要和基础性的步骤是靶区的…  相似文献   
25.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是依靠不同组织对^18F-FDG的吸收差异来完成的,^18F-FDG在肿瘤中的摄取增高与肿瘤的代谢及增殖情况、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细胞的增生活性、倍增时间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FDG吸收机制,将有助于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6.
中国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20年来放射肿瘤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放射肿瘤学无论从临床整体疗效,还是学术研究水平,较国际领先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就近年来我国放射肿瘤学研究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学术发展的现状与方向,从放疗技术,放射物理及生物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总结目前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探讨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的物理及生物学因素,为放射性食管炎的预测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食管损伤”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5-05有关放射性食管炎及食管损伤的文献.纳入标准:(1)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剂量学特点;(2)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3)放射性食管炎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2篇.结果 多种因素与放射性食管损伤有关,如患者年龄、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超分割、大分割)和基因等.单纯放疗时,剂量限定在V38≤37%以减少食管炎的发生,V55<35%及V55≥35%时,2级或3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76%,P=0.01.同步放化疗时,剂量限定在V35≤20%、V50<30%来减少食管炎的发生.V35-40<23%、Dmean<28 Gy时可减少≥2级食管炎.≥3级食管炎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为V50,限定V50<26.5%、V60<17%时可以减少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V45 <37.5%时,能降低晚期食管狭窄的发生率.炎症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与放射性食管炎有关.结论 放射性食管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临床上制定放化疗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基因因素成为预测热点,多因素预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食管癌治疗方法,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食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均肯定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将免疫疗法与现有的或者新的治疗模式相结合,以及甄别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PET图像异质性对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28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初治患者治疗前行18 F-FDG PET/CT扫描。通过视觉法和三维图像纹理参数(能量和熵)分析获得FDG摄取异质性。CT图像上勾画出肿瘤靶区(GTVCT)。PET图像上肿瘤靶区采用自动勾画法,分别采用40%SUVmax阈值勾画(GTVPET40%)和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2.5绝对值阈值勾画(GTVPET2.5)。分析FDG摄取异质性与不同方法勾画肿瘤靶区体积差值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方法获得的肿瘤靶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TVCT为(45.00±43.40)cm3明显大于GTVPET40%的(20.42±16.12)cm3和GTVPET2.5(35.88±36.33)cm3,其中GTVCT与GTVPET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0;GTVCT与GTVPET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0;GTVPET40%与GTVPET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0。肿瘤摄取异质性与传统代谢参数SUVmax和SUVmean及靶区体积间存在相关性,|r|=0.41,P≤0.03。GTVPET40%和GTVPET2.5之间的差异与熵呈正相关,r=0.41,P=0.029;与能量负相关,r=-0.39,P=0.04。视觉评分与GTVPET40%和GTVPET2.5之间的百分率差值也存在相关性,r=0.59,P=0.001。结论:PET图像上靶区勾画受到FDG摄取异质性的影响,特别是异质性较大的肿瘤。PET精确靶区勾画方法需要考虑到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