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金属食管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测量网状自扩金属食管支架对放射线引起的空腔效应及散射效应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为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修正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模拟食管癌网状自扩金属支架置入术后放射治疗的体模,分别应用60Co γ射线和直线加速器的8 MV X射线进行照射,使用薄窗电离室、热释光剂量仪分别对不锈钢合金支架及钛镍合金支架空腔的界面及界面下一定深度进行了对比测量,并用治疗计划系统对单纯空腔情况下百分深度剂量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与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射野7 cm×15 cm 60Co治疗机照射支架前点、后点与无支架均匀水模对应点剂量增加值不锈钢支架分别为1.8%和3.2%,钛镍合金支架分别为1.7%和2.9%.直线加速器的8 MV X射线照射支架前点、后点与无支架均匀水模对应点剂量增加值不锈钢支架分别为1.5%和2.8%,钛镍合金支架分别为1.4%和0.9%.射线经过支架空腔后形成二次建成效应,剂量增加的峰值达7.6%. 结论网状金属食管支架对放射线的散射效应造成的剂量增加<2%,支架空腔形成的二次建成效应,剂量增加>5%. 建议实际放射治疗时须对支架的空腔效应修正计算剂量.  相似文献   
62.
用放射性铬胶片进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放射性铬胶片(RCF)的剂量响应特性,探讨其用于个体化调强放疗(IMRT)平面剂量验证的临床应用方法和剂量精度,简化传统胶片剂量测量系统的质控过程,建立更可靠易行的调强放疗剂量分布验证系统。方法采用阶梯式剂量-光密度刻度方法校正RCF和传统胶片(EDR2),比较两者剂量学特性与测量精度差别及过程的质控要求。采用模体内剂量实测方法,以RCF和EDR2胶片分别测量验证IMRT计划在同一平面的剂量分布,并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的剂量注量分布、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等剂量曲线等进行比较,评价RCF用于IMRT剂量分布验证的效果。结果在0~500 cGy外照射剂量范围内,RCF/VXR-16和EDR2/VXR-16胶片剂量系统的测量离散度均不超过0.70%,平均不确定度分别为0.37%和0.68%。IMRT剂量分布验证的RCF测量和严格执行冲片质控的EDR2胶片测量结果十分相近,两者在模体内同一平面与计划计算的最大离轴剂量偏差分别为3.1%和3.6%,相同DTA与△D设定值的γ像素符合率分别为94.28%和92.92%。结论RCF的剂量系统应用于临床个体化IMRT平面剂量验证,有较高可靠性和可信度,且操作和质控过程与传统剂量胶片相比大大简化,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139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IMRT)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139例中,Ⅰ期9例,Ⅱ期30例,Ⅲ期71例,Ⅳa期29例;97例单纯根治性放疗,42例放化综合治疗。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2)。GTVnx、GTVnd、CTV1、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68、60-66、60、54Gv,均30分次。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靶体积采用下颈前野常规照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7.8%、94.4%、94.4%和90.8%、86.4%、81.0%及94.5%、91.0%、85.6%。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对随访超过2年的48例患者口干症状的动态观察表明,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口干逐渐减轻。DVH分析显示IMRT提高了靶体积照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减少了危及器官受照总剂量和分次剂量。结论 IMRT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放射治疗的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小武 《中国肿瘤》2008,17(8):660-665
严格的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程序是放射治疗取得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QA内容麻根据病人体位同定、模拟定位影像获取,靶区确定和器官勾画,计划设计与剂量计箅和治疗操作各过程的精度要求制定。而QC则需要对每一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稳定性,计划设计的小确定度大小,治疗实施阶段的操作重复性与稳定度等进行测量、校准和修正。文章分析了放射治疗QA/QC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并对我国的QA/QC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
平行板电离室的校准与电子线剂量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行板电离室的三种不同校准方法和校准精度,及电子线测量中不同电离室的应用范围。[方法]分别采用高能电子束校准法、^60Co y射线模体校准法和^60Co γ射线空气校准法平行板电离室进行校准后,测量4~18MeV的加速器高能电子线输出剂量.并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高能电子束校准法相比,^60Co γ射线模体内校准法得到的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数值几乎相等(差别仅为0.27%。),而^60Co γ射线空气校准法差别大于〉2%。指形电离室对6-18MeV的电子束输出剂量测量误差小于0.8%.对4MeV电子束的测量误差则达2.59%。[结论]^60Co γ射线模体校准法与高能电子线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精度相近,而^60Co γ射线空气校准法误差较大。对能量大于6MeV的电子束,使用指形电离室也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结果,但4MeV以下电子束必须使用平行板电离室测量才能满足临床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66.
四维CT在肺癌个体化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局部复发或未控是放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导致局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靶区剂量不足和(或)靶区的遗漏,精确放疗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在肺部肿瘤的精确放疗中,呼吸运动、心脏和大血管搏动等生理运动可以造成靶区及其周围重要正常组织的实际受照剂量与计划给予剂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尤以呼吸运动引起的靶区移位为著。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制开发流程管理与质量保证功能一体化的肿瘤放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放疗流程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要求,以客户-服务器端( C-S)模式,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结构和国际标准DICOM 3.0、DICOM RT及HL7协议,通过局域网络系统硬件和自研发软件,搭建放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通过临床测试评价系统的运行性能。结果开发了统一界面的交互式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与客户端应用功能模块;研发了安全可靠的标准化数据接口,可与主流厂商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等连接使用;完成了放疗流程管理和质量保证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开发;通过了系统运行前测试并在临床科室上线使用近3年,证实了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并实现了系统设计的全部功能。结论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满足肿瘤放疗信息数据的应用管理需求,提高了放疗科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水平,可作为肿瘤放疗科工作的良好工具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CSTRO)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于2016年10月20—23日在成都市新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年会秉承"中国放疗事,我们一直在奋斗"的主题,得到了广大CSTRO会员的支持和学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大会共安排了2个主会场、32个分会场、更新课14场次,卫星会9场次,500多个主题或专题报告讲座,大会论文书面交流1800多篇,吸引了2600多名与会代表参加. 会议主要成果归纳如下:一、纪念中国放疗三十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病人的不同呼吸运动状态对CT模拟定位扫描的图像重建精度的影响以及对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评估的影响。方法:使用动态体模模拟放疗患者肺部靶区的呼吸运动,测试和计算不同运动周期和幅度下用于治疗计划设计的CT扫描的图像重建几何体积的变化。体模运动单元包含1cm和2cm的两个统一密度的球体和边长3cm的正方体,分别设定在沿CT定位床轴向以±1cm和±2cm的幅度作运动周期为3s,4s,5s,6s和10s的匀速振动。CT扫描条件为螺距1.5,层厚5mm,扫描速度1Slice/s。在CT模拟定位工作站上对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以自动阈值勾画方式计算模拟靶区体积大小,并与体模的实际几何体积比较确定误差。结果:(1)在体模运动方向有明显的几何体积误差,且可能形成明显的成像间隙。(2)重建的模拟运动靶区体积变化与其物理体积大小和运动状态相关。在选定的CT扫描参数和靶区体积的运动状态下,CT扫描图像重建的体积误差最大达66.7%,在振幅为2cm时相隔2cm的模体图像甚至可能发生部分重迭。(3)靶区图像的几何中心可能发生偏差,从而造成治疗计划设计的射野中心偏差。结论:在呼吸运动幅度和周期分别大于2cm和4s时有必要对定位患者采取呼吸限制方式进行CT模拟定位扫描或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评估靶区体积误差可能带来的计划误差。  相似文献   
70.
调强放射治疗的物理剂量验证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邓小武  黄劭敏  钟宁山  卢泰祥 《癌症》2001,20(10):1092-1094
目的:检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t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剂量误差,探索IMRT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措施和方法。方法:(1)用体模治疗计划移植的方法对43例IMRT治疗计划的照射区以电离室作实际物理剂量测量,以验证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准确性,照射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修正IMRT治疗剂量误差和确定其剂量精度范围。(2)选取计划照射区内剂量梯度变化较大处进行重复摆位测量剂量,推算和验证由于摆位误差可能造成的剂量误差。结果:(1)与计划剂量比较,实际测量剂量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74%-4.98%并近似正态分布,平均误差为2.38%。标准差为1.39%,标准误为0.21%。全部43例的剂量误差均在5%以内。(2)实际测量的剂量梯度变化与计划剂量梯度一致,全部计划中的最大梯度值为15%/mm。在该处重复摆位测量的最在与最小值的相对差别为1.97%。结论:用体模计划移植测量方法能有效检验IMRT计划计算和执行的误差,可作为每个病人治疗前的剂量验证常规方法;IMRT治疗精度的保证需要优于1mm的额外精确摆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