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on parotid funct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Methods Eighty-three NPC patients received prima-ry IMRT between 2001 and 2003. Xerostomia before radiotherapy, at the end of radiotherapy, at 6-month, 1-,2-,3-,4- and 5-year after radiotherapy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 between xerostomia and parotid dose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4,31,31 and 17 had stage Ⅰ,Ⅱ,Ⅲ and ⅣA disease, respectively. Sixteen patients received chemo-radiotherapy. The median followed-up time was 65 months. The 5-year local control and regional control rate were 96%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80%. The mild xerostomia rate at the seven time points was 42%, 51%, 71%, 77%, 58%, 38% and 26%. The corresponding moderate xerostomia rate was 52%, 53%, 21%,8%, 3%, 2% and 2%, respectively. No serious xerostomia was observed. The mean dose of the bilateral parotid glands was 34.34 Gy. Xerostomia at 6-month after radiotherap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dose of the parotid glands, and D50 was the independe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xerostomia. Parotid function was well protected when the mean dose and D50 were no more than 33 Gy and 29 Gy,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MRT can improve the local-regional control of NPC and protect the parotid glands from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相似文献   
32.
33.
【摘要】目的:通过重复扫描模拟CT图像评估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过程中因摆位误差、呼吸运动和解剖结构位移等引起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变化,探讨食管癌自适应放疗的需求。方法:共入组行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13例,其中7例接受调强放疗,6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处方剂量均为PTV1:64 Gy/32 F,PTV2:46 Gy/23 F。第5、10、15、20、25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重新行模拟CT扫描并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计算治疗计划在重复CT图像上的剂量分布。通过形变配准方法对治疗剂量进行追踪累加,得到治疗的实际累积剂量分布,并与原始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结果:PTV1和PTV2的处方剂量覆盖率随着放疗的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双肺Dmean和脊髓D1 cc均有明显增加。至治疗结束时,PTV1 和PTV2的V95%平均下降了-2.73%±2.82%和-1.88%±1.44%(P<0.05)。其中有2例PTV1的V95%下降超过-5%,最大偏差达到-9.16%。双肺Dmean和脊髓D1 cc实际受照剂量分别从(17.90±2.78) Gy和(47.04±3.21) Gy增加至(18.27±3.18) Gy和(49.02±3.96) Gy,分别增加了1.84%±3.83%和4.25%±5.72%,其中脊髓D1 cc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D1 cc发生偏差大于3%和5%的病例数分别为6例和5例。心脏Dmean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计划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率有所降低,超50%病例的肺和脊髓受照剂量增加,疗程中的剂量评估和在第10次治疗后实施自适应放疗可能会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4.
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安装验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用直线加速器验收的总体要求,提高验收质量和效率。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分析各厂家的验收方法,制定本单位总体验收的程序和措施。结果:ELEKTA SL18、SIEMENS PRIMUS、VARIAN Clinic600C一次性顺利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验收。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验收是机房、设备性能、使用人员资质、物理师水平、管理制度、配套设备、数据资料等方面的全面评估、总体验收,高水平的物理师是高质量、高效率验收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5.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放射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彻底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治疗比(therapeutic gain factor,TGF)来表示。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出现为提高治疗比提供了极好的手段,它可以使高剂量区域的形状精确地在三维空间上与肿瘤靶区形状相吻合。但是,在肺癌3DCRT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靶区的确定。本文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对现有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模体实验对PTW Octavius 1600SR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进行临床应用前性能测试,评估其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选用PTW Octavius 1600SRS体模的CT图像,模拟勾画7个球形靶区,中心靶区(PTV0)直径大小为3 cm,其余各靶区直径大小分别为1.0 cm(2个)、1.5 cm(2个)和2.0 cm(2个),各靶区中心点距PTV0中心点距离为3~6 cm。设置PTV0的中心点为计划中心,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制定SBRT计划(Plan0),处方剂量为8 Gy×3 F。实验分别对Plan0引入临床常见偏差,包括叶片MLC位置偏差(1、2、3 mm)、计划中心点(ISO)位置偏差(1、2、3 mm)和机架位置偏差(0.5°、1.0°、2.0°),并生成相应的偏差计划。使用1600SRS验证系统分别对原计划和偏差计划进行测量,比较两者γ通过率和靶区覆盖率的差别,以评估系统对放疗剂量偏差的敏感性。另外,对6例临床SBRT计划进行治疗前剂量验证,并与EPID验证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其临床计划验证性能。结果:1600SRS验证系统对MLC偏差检测非常敏感,当MLC出现1 mm偏差时,其γ通过率与各靶区覆盖率均出现显著下降,且随着MLC偏差变大,其下降越明显。当MLC出现3 mm偏差时,(3 mm/3%)和(2 mm/3%)的γ通过率分别从99.6%和98.0%下降至92.8%和81.7%,7个靶区体积的覆盖率(V98%)平均下降(58.8±6.8)%。1600SRS对机架旋转偏差和ISO平移误差检测亦敏感,在机架旋转出现2°偏差或ISO出现3 mm偏差时,其(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从95.1%下降至89.5%或86.2%。另外,6例临床SBRT放疗计划的(2 mm/3%)γ通过率平均为(95.5±1.5)%。结论:Octavius 1600SRS能敏感地检测出SBRT计划中MLC到位偏差、机架旋转角度偏差与ISO偏差,能较好地应用于SBRT计划的治疗前剂量验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初步测试自研发变形配准软件在四维CT (4DCT)图像上快速确定临床靶体积(CTV)和呼吸运动内靶体积(ITV)精度,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
方法 选择临床治疗的 1例肺癌和 1例肝癌的4DCT图像进行实验。用变形配准软件以单一呼吸时相CT图像勾画的CTV为参考自动生成其余呼吸时相的CTV defm ,并与放疗医师在每个呼吸时相CT图像勾画的CTV manu 比较,分析CTV defm 精度与适用范围。用CTV defm 叠加形成复合ITV comp ,并与最大密度投影(MIP) CT图像勾画的ITV MIP 比较轮廓、体积和几何中心位置差异。
结果 肺癌病例10个呼吸时相4DCT图像序列的CTV defm 与CTV manu 体积偏差平均值为(-2.59±5.02)%。与CTV manu 相比,CTV defm 的几何中心三维矢量偏差为(1.04±0.89) mm。肝癌患者ITV comp 与ITV MIP 几何形状和位置几乎重合,体积差别<1%,几何中心三维矢量差别为1.4 mm。
结论 测试变形配准软件系统在4DCT图像上自动生成CTV和呼吸运动ITV精度可满足临床计划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基于调强放疗(IMRT) 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预防照射的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本中心IMRT的 270例N0期(第6版AJCC/UICC分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171例接受上半颈预防照射,99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咽原发灶、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包括双颈Ⅱ、Ⅲ、ⅤA区)6 MV X线IMRT,鼻咽原发灶剂量为68 Gy分30次,上颈剂量为54 Gy分30次,疗程6周。全颈预防照射者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颈前半野常规技术,剂量为50 Gy分25次。结果 中位随访65.1个月,随访率为93%。上颈、全颈预防照射的 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95.3%、91.9%(χ2=0.76,P=0.384),颈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4%、99.0%(χ2=1.18,P=0.27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8.8%、94.9%(χ2=2.31,P=0.128)。咽后淋巴结阴、阳性患者 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9.4%、93.7%(χ2=8.96,P=0.00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黏膜炎和咽喉炎,无3+4级张口困难和口干等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N0期鼻咽癌患者IMRT时行上半颈预防照射也许是可行的,第7版AJCC/UICC将颈淋巴结阴性而咽后淋巴结阳性鼻咽癌上调为N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9.
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颅底推量的临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受累鼻咽癌常规放疗后颅底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影像学证实有颅底骨质破坏、常规放疗剂量为68~72Gy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497例,其中,120例于放疗结束时即予双侧颅底野推量6~12Gy(推量组),377例无颅底推量(无推量组)。局控率、总生存率及神经系统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0.7个月(5.1~109.5个月)。两组5年鼻咽控制率、颅底颅内控制率、总生存率和无颅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推量组的5年无颞叶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推量组(71.4%vs91.1%,P〈0.001)。以蝶窦、海绵窦、筛窦侵犯和T3、T4期作为5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颅底推量均不能提高各亚组的颅底颅内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结论]常规放疗后采用颅底野对颅底受累的鼻咽癌患者推量的方法未能获得局控率和总生存率的改善,但可使放射性颞叶坏死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模拟CT扫描时使用对比剂与否对鼻咽癌GTV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确诊和按照标准程序临床分期的连续鼻咽癌病例10例,在治疗体位下行鼻咽、颈部CT平扫(C-)和增强CT扫描(C+).CT图像传入TPS(Pinnacle3,Version 8.0dp1),每份图像导入4次(C-和C+各4次).对GTV-、GTV+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GTV-、GTV+与GTVco的比值R分别为0.88±0.38和0.92±0.39.增强CT中AP、SI、LR最大径的CV值分别为10.43±8.55、7.15±8.53和9.60±4.62,而在平扫CT中分别为9.21±6.49、6.35±9.09和6.33±5.38(P值分别为0.711、0.808和0.029).GTV+、GTV-体积的CV值分别为30.52±16.16和28.26±11.65(P=0.523).增强CT中各项观察指标的CV值均大于平扫CT(CV越大代表变异越小).结论:对比剂的使用使得增强CT在显示鼻咽癌原发灶方面比CT平扫图像更为清晰.不同医生在C+图像上勾画GTV的变异度低于C-图像上的变异度,且与GTVco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