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胃癌细胞株恶性生物学表型与Tiam 1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与其增殖活性及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MH)、低(ML)黏附亚株.应用RT-PCR和定量细胞ELISA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与蛋白在MO、ML和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和Boyden小室分别测定MO、ML和MH细胞的增殖周期及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 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MH细胞中Tiam 1 mRNA (RV=0.855±0.051)与蛋白(RD=1.262±0.165)的表达以及其增殖指数(PI=58.06±5.41)和体外侵袭、移行能力(24.33±8.02,52.00±14.53)均较MO细胞(RV=0.759±0.047,RD=0.911±0.104,PI=42.30±3.68,11.67±3.79,26.OO±9.54)和M['L]细胞(RV=0.743±0.039,RD=0.892±0.101,PI=35.96±3.32,9.67±3.06,23.67±8.50)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O、ML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m 1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Tiam 1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72.
正今年55岁的周女士,身高162厘米,体重85千克,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8年,长期靠控制饮食和药物降糖,但因为身体本来比较胖,诸多美食都不能吃,偶尔品尝都会导致血糖升高。肥胖和糖尿病双重危险时刻威胁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气腹环境,观察CO2在不同压力下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CO2为气体介质,在气腹机作用下维持密闭培养箱内压力为0、5、10、15mmHg,作用时间为4h。于处理后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培养液pH值;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指数变化;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比例。结果处理结束后即刻检测,CO2组细胞培养液呈酸性,但在恢复正常培养后6h即恢复正常。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CO2组0、5、10mmHg压力下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15mmHg压力下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OD490值在前3d无明显差异(P>0.05),在4~7dOD490值下降非常显著(P<0.01)。在CO2环境下,0mmHg组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5、10、15mmHg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较低压力范围内(≤10mmHg)CO2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不大,而在15mmHg压力下,CO2可抑制MKN-4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5.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41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中心收治并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结果41例患者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胃癌D:根治术。39例患者中28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225±39)min,术中出血量(150±127)ml;11例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285±61)min,术中出血量(180±157)ml;全组清扫淋巴结(34.2±18.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1.2)d,下床活动时间(2.7±1.5)d,进流食时间(3.7±1.5)d;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感染,另1例肺部感染。术后随访1~21(中位随访11)个月,4例患者因腹腔种植转移死亡.1例带瘤存活.其余36例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视野放大清晰、解剖分离精细灵巧、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6.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食管癌采用常规放疗(C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照射时肺体积-剂量关系,比较两种放疗技术所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以明确食管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优势。方法:60例食管中段鳞癌患者,普通放疗组30例,适形放疗组30例,两组均予处方剂量66-68GY/33-34F,2GY/F,5F/W,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技术照射下肺V20、V30、Dmean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常规放疗下肺V20、V30、Dmean、NTCP较3D-CRT的百分比高。结论:食管中段癌如采用适形放疗,正常肺组织受到照射的体积、剂量相对较低,3D-CRT可更好的保护正常肺组织,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新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1例胃癌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的方法进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25±37)min,其中吻合时间为(51±1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9±48)ml。术后住院天数(8±3)d。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方法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吻合时间短.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200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听力曲线类型的不同将200耳分为4组,分别对其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性别、侧别、伴发症状(耳闷、耳鸣、眩晕)、听力损失程度以及疗效分布特点。结果 186例患者(200耳)中,男115耳,女85耳;左耳发病76耳,右耳发病96耳,双耳28耳;伴耳鸣者191耳,伴眩晕者60耳;低频下降组12耳,高频下降组23耳,平坦下降组63耳,全聋组102耳。200耳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6. 50%,低频下降组总有效率为41. 67%,高频下降组总有效率为30. 43%,平坦下降组总有效率为46. 03%,全聋组总有效率为31. 37%。4组在性别、疗效、耳闷、耳鸣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侧别、听力损失程度、眩晕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组治疗后的听力水平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发病机理不同,疗效也有不同。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曲线以全聋型最多,低频下降型最少,其中平坦下降型疗效最好,低频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分型治疗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为听力损失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在心功能Ⅳ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我 院心功能Ⅳ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5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8 例。对照组 按照心脏瓣膜置换术常规要求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康复相关指标、心理状态及护 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呼吸机应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促进心功能Ⅳ级心脏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血脂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0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427)和对照组(n=635)。统计分析用R语言。建立冠心病相关血脂指标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模型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血脂指标。结果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3062例,其中冠心病组2427例,对照组635例。将血脂指标同时纳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后导致了模型较严重的共线性,逐步回归(stepwise)只能够在部分地减少共线性的严重程度,而LASSO回归模型显著减少了共线性的严重程度。经过LASSO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是预测冠心病的代表性的血脂指标。结论LASSO回归在处理多重共线性的样本数据时有优势。LASSO回归发现LDL-C、HDL-C和non-HDL-C是预测冠心病的代表性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