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在实验室内观察溴氰菊酯泡腾片及乳油浸泡蚊帐对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灭效。方法强迫接触法。结果当药剂浓度为2mg·ai/m2时,溴氰菊酯2种剂型浸帐对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均达到100%,当药剂浓度达到10mg·ai/m2时,其对致倦库蚊杀灭效果不足100%。溴氰菊酯泡腾片浸泡蚊帐杀灭淡色库蚊的LC50为0.23mg·ai/ml,而乳油浸帐的LC50为0.31mg·ai/ml,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23);溴氰菊酯2种剂型浸帐对致倦库蚊的LC50分别为1.16和1.33mg·ai/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470)。溴氰菊酯的2种剂型均采用5、10和20mg·ai/nl2 3种浓度浸泡蚊帐,对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毒杀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LT50值明显缩短;溴氰菊酯泡腾片浸泡蚊帐对2种蚊虫的灭效均稍强于乳油浸泡蚊帐,且泡腾片浸泡蚊帐对2种蚊虫的击倒死亡时问均短于乳油浸帐。结论溴氰菊酯泡腾片作为一种新剂型浸泡蚊帐具有良好的灭蚊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云南省南部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杰普尔按蚊(An.jeyporiensis)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探讨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西部开发新村镇建设中对疟疾媒介蚊虫种群的可能影响。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云南省南部勐腊县的龙塘村及东方红村的中华按蚊和杰普尔按蚊种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各样点中华按蚊优势度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线性模型为d=0.36213.26×10^-6×DTF8.0854×10^-7×KFA(R^2=0.642,F检验,P=0.000);DTF与样点中华按蚊优势度呈负相关Person=0.683,P=0.002),而KFA与样点中华按蚊优势度也呈负相关关系(Person=-0.735,P=0.001)。各样点杰普尔按蚊种群密度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线性模型为Ni=2630.0541×KRL(R^2=0.633,F检验,P=0.000),KRL与样点杰普尔按蚊种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Person=0.825,P=0.000)。各样点杰普尔按蚊优势度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线性模型为d=7.9204×10^-4×DTF-0.0232(R^2=0.267,F检验,P=0.023),DTF与样点杰普尔按蚊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Person=0.562,P=0.012)。结论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西部开发的新村镇建设中,相关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中华按蚊和杰普尔按蚊2种媒介蚊虫种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53.
蚊虫群落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云南省南部地区的新移民村建设对蚊虫群落动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云南省南部地区2个自然村中蚊虫群落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水稻田面积对于样点蚊虫群落最具有影响力,水稻田面积与蚊虫群落的种类数量、个体数、多样性、优势度均有统计学上的相关关系;居民点距离水稻田的距离也与居民点中蚊虫群落的均匀度呈正相关,而居民点距离河流距离与居民点中蚊虫群落的种类数量则呈负相关.结论 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进行的新村镇建设过程中,相关开发措施带来的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原来环境中的蚊虫群落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4.
驱避剂处理门帘对室内蚊虫驱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驱避剂处理门帘在新疆北湾地区降低室内蚊虫密度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在北湾蚊虫密度的住宅区选相同条件的几个房间作为实验场所,分别悬挂不同处理的门帘,打开房门灯光引蚊虫进入房间,高峰过后关好门窗,并记录悬挂不同处理门帘的房间内刺扰伊蚊数量,并同时记录不悬挂门帘房间的在蚊虫高峰期间作为对照,研究在北湾蚊虫密度条件下房间悬挂门帘及驱避剂处理门帘对抑阻蚊虫进入房内效果。结果在北湾蚊虫高密度条件下,悬挂驱避剂处理的门帘、空白门帘、不悬挂门帘的房间内入侵的刺扰伊蚊数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北湾地区房门悬挂孔径大小为0.5cm×0.5cm的经驱避剂处理的棉纱门帘能有效阻止野外的蚊虫入侵室内。  相似文献   
55.
目的有效控制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营区的蚊虫密度,降低疟疾、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室外采用灯诱法、帐篷内采用吸蚊器捕捉法采集蚊虫,评价综合灭蚊措施的防灭蚊效果。结论采集发现,伊蚊属未定种占43.3%、按蚊属未定种占17.9%。通过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营区外环境蚊密度下降58.6%-72.4%;帐篷内蚊密度控制0-2只/帐篷。结论综合防治措施能做到将帐篷内蚊密度控制在基本无蚊,但外环境孳生水体较多时,对有效控制蚊虫密度存在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表达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并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从新鲜肌肉组织中提取总RNA,采取逆转录PCR得到人KIAA1173基因cDNA.获得的人KIAA117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酶切和序列鉴定.将重组质粒pcDNA3.1(+)-KIAA1173和空载体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入鼻咽癌6-10B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RT-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在6-10B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MTT法、肿瘤细胞侵袭实验及裸鼠体内成瘤性实验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成瘤能力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作为对照.结果在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KIAA1173基因的高表达,表明细胞可表达人KIAA1173基因.6-10B在转染了pcDNA3.1(+)-KIAA1173后,较转染空载体pcDNA3.1(+),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果提示KIAA1173基因可能是一鼻咽癌肿瘤抑制基因.获得生物学活性稳定的KIAA1173基因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从确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编写讲义、收集教学涂片及实习课安排等方面对新开课程临床细胞病理学进行了教学设计,并探讨了实施策略和体会.  相似文献   
58.
王耀华  赵彤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54-3054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评价超声诊断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49例40岁以上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房室大小,瓣膜形态、厚度与活动度及狭窄、返流的部位及程度等。结果:检出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83例(11.1%)。本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主动脉瓣受累率最高达62.7%(52/83)。结论: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对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诊断有特殊价值,为敏感性较高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变型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收集108例DLBCL,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6的表达。结果:中心母细胞型(CB)为89.8%,免疫母细胞型(IB)2.8%,间变性大B细胞型(ALCL)1.9%,富于T细胞的B细胞型(TCRBCL)1.9%,其它变型3.7%;23.1%见较多背景反应细胞,41.7%伴有纤维化基质,21.3%有浆细胞分化,14.8%血管丰富、含有成片印戒样细胞,8.3%见坏死,3.7%见嗜酸细胞、硬化带。CB中44.2?10、48.1?l-6阳性,2例ALCL均阳性,而3例IB均阴性。结论:各变型有B细胞淋巴瘤共有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又有其各自的病理特征;CD10/bCL-6表达在识别变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3 8岁。因双颌下肿物 1年 ,逐渐增大 ,CT示双颌下占位性病变 ,于 2 0 0 1年 10月 2 5日在外院行右侧颌下肿物切除术。病理为右颌下嗜酸细胞肉芽肿。术后 10d查体右颌下见手术疤痕 ,局部无肿块 ;左颌下触及 3cm× 3cm× 2cm肿块 ,质硬 ,活动差 ,无触痛。给予 12Mev电子线照射 ,面积 7cm×7cm ,每周 5次 ,每次 1Gy ,总剂量 12Gy。 1周后肿块缩小、变软 ,治疗结束后肿块消失 ,随访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2 讨论颌下嗜酸细胞肉芽肿是一种良性疾病 ,好发于青少年 ,预后较好。大约 10 %~ 2 0 %的嗜酸细胞肉芽肿发生在颌下[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