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周颖  蒋来  陶峰  李红  李敏  陈雨  吴大保  张雪芬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01-3403
目的:分析侵蚀性葡萄胎的各种化疗方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06~2011年收治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解剖学分期:Ⅰ期25例,Ⅱ期2例,Ⅲ期47例。根据预后评分分组:低危组(≤6分)67例,高危组(≥7分)7例。MTX单药化疗25例,VMP方案化疗30例,FAVE方案化疗5例,VFA方案化疗2例,化疗过程中出现耐药而更换治疗方案者1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随访时间7~75个月,失访3例,其余随访HCG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以肺转移多见,治疗上以MTX单药、VMP化疗方案为主,耐药者可选择VMP、EMA-CO、FAEV或TP方案,HCG降至正常时无生育要求者及时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22.
2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动脉和静脉均被侵犯的血管性疾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病程长、复发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笔者在近十二年临床中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据中医四诊八纲,采取以温阳益气法或活血化瘀法为主,辅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告了复合洋参多糖免疫增强剂对放射性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影响,结果显示:(1)该中药制剂可增加NK缨庭活性;(2)增加T淋巴细胞T4百分率及T4/T8比值;(3)升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放射性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恢复.作者认为,复合洋参多糖是—种有效的免疫功能增强剂,它具有改善放射性免疫功能低下时免疫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25.
循经感传红外成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各科,特别是针灸科的临床诊断、治疗中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指导针麻开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当前,关于经络学说的研究,已普遍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络研究中,体会到经络确实是客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N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NEC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就诊时是否发生转移以及不同肿瘤类型、Ki-67增殖指数的患者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突触素、嗜铬粒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是否阳性患者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8例患者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为50.0%,就诊时发生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未转移患者(P<0.05),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单纯NEC患者(P<0.05),Ki-67增殖指数>55%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55%的患者(P<0.05)。结论就诊时发生转移、MANEC、Ki-67增殖指数增高的结直肠NE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7.
彭影  彭程  姚伶俐  蒋来  胡卫平 《安徽医药》2022,26(1):143-146
目的 探讨女性外阴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科收治的3例女性外阴GC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年龄分别为31岁、49岁、39岁,外阴包块均无症状,其中病例1为妊娠期发现外阴包块,产后无明显缩小就诊,另2例为无意中发现外阴包块且随访期间进行性增大就诊.病例1术前未行活检,因包块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同时切除包块外正常组织0.5~1.0 cm;病例2先于门诊行单纯外阴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入院再次扩大手术范围,达原切缘外1~2 cm;病例3术前外阴活检提示GCT,行外阴包块局部扩大切除术,达病灶外1~2 cm.3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术后分别随访20个月、14个月、2个月未复发.结论 女性外阴GCT发病率低,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虽多为良性病变,但有少数有复发或恶变可能,一旦发现外阴部包块应重视,必要时外阴活检确诊,一旦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