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在治疗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8月,49例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患者,采用SIA进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PTA)+内支架置入.结果 全组治疗成功率93.88%(46/49),24例髂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均保持通畅;22例股浅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36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20例(90.91%),2例股浅动脉支架置入后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平均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23(0.11~0.42)和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A在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的PTA+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36例急性LEDVT患者于DSA下顺行股、髂静脉造影后,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首先行机械性大腔导管血栓碎吸治疗,然后留置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136例中并发13例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患者也采取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溶栓介入治疗.结果 136例介入治疗有效率10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天.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天内开始消退.出院时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及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及溶栓介入治疗严重急性LEDVT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0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9年1月,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0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0.37&#17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177;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左侧235例,右侧38例。局麻下经皮穿刺患侧股静脉入路,对髂、股静脉血栓,在导丝引导下插入8~14F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其中53例插入18~24F特大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大块机化性血栓。对股、腘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在导丝抓捕技术辅助下,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在鞘管支撑下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Fogarty球囊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在髂静脉血栓机械性清除后,对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段,再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结果血栓完全清除(Ⅲ级)219例(80.22%),部分清除(Ⅱ级)49例(17.95%),清除最少(Ⅰ级)5例(1.83%)。支架植入后,治愈235例(86.08%),显效29例(10.62%),好转7例(2.57%),无效2例(0.73%)。总有效率为99.27%(271/273),平均住院时间7.5 d,患肢肿胀和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随访疗效:3~6个月血流通畅259例(94.87%);7~12个月血流通畅254例(93.73%),13~24个月血流通畅236例(87.08%),25~36个月血流通畅228例(84.13%)。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闭塞,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91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9例,女422例;年龄(58.72±11.95)岁(23~86岁)。左下肢568例,右下肢343例。中央型487例,周围型166例,混合型258例。局麻下经健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 F鞘管机械性抽吸血栓。527例髂静脉合并髋下股静脉急性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导丝抓捕技术辅助,在患侧置入翻山鞘管,依托鞘管支撑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浅静脉远端或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直径10 mm球囊导管,DSA监视下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球囊拉栓前先经患侧股动脉穿刺,置入直径12 mm球囊至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以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结果本组911例中单纯取栓423例,取栓+腔内溶栓275例,取栓+腔内溶栓+PTA 91例,取栓+腔内溶栓+PTA+支架置入1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①出院时疗效:总介入治疗有效907例(99.56%),无效4例(0.44%)。911例患者均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疗效Ⅲ级者556例,Ⅱ级者142例,Ⅰ级者213例。213例Ⅰ级患者中91例因经济原因或恶性肿瘤晚期而仅行PTA治疗,122例行PTA+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及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入院时(P<0.01)。27例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轻度皮下瘀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调整药物后消失。全组未出现大出血、血管夹层等并发症。②随访疗效:6~12个月时,优714例(78.38%),良136例(14.92%),中57例(6.26%),差4例(0.44%)。13~24个月时,优691例(76.18%),良151例(16.65%),中65例(7.17%),差0例。65例出现阻塞,经再次PTA和支架置入,58例血流完全恢复,7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对比剂滞留现象。25~36个月时,优681例(75.08%),良128例(14.11%),中98例(10.81%),差0例。98例肢体消肿不满意,行走后仍有胀痛感,但较术前显著好转,嘱患者长期穿血管弹力袜,未再介入性干预。结论急性下肢DVT的微创治疗,能更早解除静脉腔内栓塞,迅速恢复血流通畅,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具有微创优势,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6.
恶性胆道梗阻内支架引流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79例恶性胆管梗阻(高位梗阻127例,中低位梗阻152例)分别采用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置入,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置入配合外引流的治疗方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t检验。结果273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存满6个月218例(218/279,78%);生存6个月以上193例(193/279,69%);生存1年或1年以上131例(131/279,47%)。结论支架置入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降低支架再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个体化可取式覆膜支架,封堵食管-胃连接部吻合口瘘和胸腔胃-主支气管瘘及化学灼伤后食管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667例上消化道良、恶性病变支架植入病例中,食管-胃吻合口瘘63例,胸腔胃-气道瘘11例,化学灼伤后食管瘘17例。瘘口直径0.5~2cm。瘘口部位: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7例,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33例,食管-胃膈下吻合口瘘23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9例,胸腔胃-气管隆突瘘2例;化学灼伤后食管上段瘘3例,中段瘘9例,下段瘘5例。均在DSA透视下经口腔植入支架,依据残胃大小及瘘口位置,选定下端为大喇叭口径可取式覆膜支架63枚;气管-支气管分叉型全覆膜支架11枚;全覆硅胶膜长管状“Z”型支架18枚。结果63例食管-胃吻合口瘘及11例胸腔胃-气道瘘和17例化学灼伤后食管瘘,共植入支架92枚。支架植入后分别于2、7、12、17、22、30d,口服碘水DSA下透视检查,所有病例均堵瘘成功。支架取出无一例消化道出血、食管破裂、瘘口复发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设计个体化可取式覆膜支架,封堵食管-胃连接部吻合口瘘和胸腔胃-气道瘘及化学灼伤后食管瘘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纯PTA,37例并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89%,肺栓塞(PE)13例,经介入溶栓均抢救成功。结论经皮经腔介入治疗LEDVT疗效较好。使用插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等个体化组合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机械性血栓抽吸与系统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4月—2010年1月458例急性混合型DVT病例的临床资料。机械性血栓抽吸327例(A组),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113例,采取PTA和支架植入辅助处理,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系统溶栓131例(B组),均系统性应用尿激酶、肝素,溶栓、抗凝治疗。结果:出院时A组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分别由(10.51±7.53)cm和(5.86±3.26)cm,降为(1.34±1.07)cm和(0.93±0.5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80和27.00);B组由(10.68±7.67)cm和(5.52±3.37)cm降为(2.89±1.53)cm和(1.72±0.8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39和12.45)。平均随访(46±39)月,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降为:A组(0.53±0.42)cm,B组(1.42±1.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0)。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27.83%(91/327)、13.15%(43/327)、0%;低于B组:55.73%(73/131)、83.97%(110/131)、9.16%(1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4、14.52、5.58)。彩超发现,A组静脉通畅率(73.09+17.74)%=90.83%和瓣膜功能正常率(73.09%),均高于B组(15.27+22.14)%=37.41%和1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04、11.28)。A组随访疗效为优(88.99%)显著高于B组(29.77%)(u=12.74)。B组治疗中2例因出血而危及生命,而A组无一例。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对急性混合型LEDVT的疗效,均好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溶栓;但不是血栓清除的单一手段,应辅以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才能防止血栓再形成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0.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腔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腔内支架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5月至2008年5月,161例PAOD患者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治疗成功率98.1%(158/161),1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35(0.11~58)增至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髂动脉和25例锁骨下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3~52个月,无一例临床症状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和腘动脉阻塞,内支架置入治疗后6~52个月,血流保持通畅率分别为91.1%(41/45)和79.3%(23/29);9例肱动脉阻塞,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时间超过3年,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 经皮经腔内支架置人治疗PAOD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局部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PrA和内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