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关性。方法以拟行外科手术切除的HCC19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斜率法计算CT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perfusion,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index,HAPI)。收集外科手术后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CT灌注参数HAP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HPP、TLP和HAPI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5例外伤患者行寰枢椎X线平片检查,并同时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以1mm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重建后传至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像重建。结果 45例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者27例(60.0%),CT轴位图像确定诊断32例(71.1%),后处理图像确定诊断41例(91.1%),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45例全部确定诊断。在确定有无寰枢椎骨折和脱位方面,X线平片与CT轴位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0.05),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与X线平片或CT轴位图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的联合应用对寰枢椎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检查应成为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3.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起病隐匿,70%~85%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阻断肝癌血供,导致肿瘤缺血,坏死,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1-2].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后病灶碘化油(lipiodol, LPD)沉积与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PHC 27例,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28~70(50.9±10.9)岁.所有病例均接受TACE治疗,于TACE治疗前1周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信息传到工作站,采用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斜率法),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肝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 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 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 HAPI).1个月后常规CT扫描,了解病灶LPD沉积情况.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病灶CT灌注参数与LPD沉积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PHC在TACE治疗后其LPD沉积与CT灌注参数HAP和TLP相关(r=0.771, P=0.000; r=0.565, P=0.002),与HPP和HAPI无相关性(r=0.263, P=0.184;r=0.175, P=0.383).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PHC介入治疗病例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5.
正常小肠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正常小肠螺旋CT三期扫描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  80例健康患者 ,扫描前口服水。静脉注射造影剂后 ,分别于增强后 3 0s(动脉期 )、60s(静脉期 )、180s(延迟期 )行螺旋CT扫描。分别测取三期中小肠各段肠壁及系膜的CT值。结果 在同一期相中 ,小肠肠壁各段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之间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系膜强化在各期相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同一期相中 ,小肠各段的强化一致 ;不同期相间 ,小肠各段的强化有显著差别 ,系膜的强化在各期相间均无变化  相似文献   
76.
原发恶性骨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7.
MRI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盆底筋膜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FU)后盆底筋膜改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次行HIFU治疗的28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盆腔MRI及临床资料,观察盆腔筋膜水肿情况,记录HIFU治疗总能量、辐照时间。分析患者年龄、肌瘤情况(位置、类型、数量、体积)及HIFU治疗总能量、辐照时间与盆底筋膜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共201例(201/283,71.02%)患者HIFU后盆腔筋膜出现水肿,59.71%(169/283)为1度和2度。不同肌瘤位置患者术后盆底筋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P=0.007)。患者年龄、肌瘤情况(数目、体积)与盆腔筋膜水肿程度无相关性(P均> 0.05);HIFU治疗总能量、辐照时间与盆腔筋膜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s=0.288、0.317,P均< 0.001)。结论 采用MRI可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引起的盆腔筋膜水肿,HIFU辐照时间、治疗总能量、子宫肌瘤位置是引起盆底筋膜水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兔小肠闭袢性肠梗阻模型,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观察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只,结扎长约10~15cm的小肠两端,形成单纯性闭袢;B组30只,除按A组形成单纯性闭袢外,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C组15只,在B组的基础上,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供血动脉。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行螺旋CT多期扫描。根据小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CT标准,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肠壁缺血所对应的缺血时间。结果:A组在随机的各时间内均表现为轻度肠缺血,缺血时间(107.11±71.65)min;B组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36.11±9.56)min、(98.77±39.12)min和(250.75±52.00)min;C组在随机的各时间内表现为中度肠缺血和重度肠缺血,其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30.50±11.91)min和(150.11±71.62)min。结论:根据小肠梗阻的类型,结合螺旋CT多期扫描,可估计小肠肠壁的缺血程度所对应的缺血时间。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的确定,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CT扫描在胸腰椎爆裂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腰椎爆裂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单椎体骨折58例,多椎体14例。骨折累及二柱或三柱,椎体常爆裂成多块,椎体后缘骨碎块占77.5%,易致椎管狭窄(P<0.001)。附件骨折发生率高(57.5%),可分为A、B、C、D、E型。结论:CT在显示胸腰椎爆裂骨折及椎体后缘骨碎块上的优势明显,对诊断、分型、判断失稳及椎管狭窄程度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中晚孕胎儿正常眼球玻璃体不同部位的磁共振信号值,为监测胎儿眼球发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发育正常的中晚孕胎儿92例(184只眼球);按胎儿眼球玻璃体不同部位分成7组,分别为上部、内部、下部、外部、前部、后部、中部。分别测量各部眼球信号值大小,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儿眼球玻璃体上部、内部、下部、外部、前部、后部、中部信号值分别为:(234.02±77.40)、(255.31±79.08)、(260.78±85.26)、(268.56±84.95)、(261.33±84.45)、(246.56±81.78)及(267.37±84.65)。经方差分析显示,胎儿眼球玻璃体不同部位信号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孕胎儿正常眼球玻璃体不同部位信号值大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