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92.
93.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Bor)对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纤维化肝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ormal diet group,ND组)、肝纤维化对照组(liver fibrosis group,LF组)和Bortezomib干预组(bortezomib group,Bor组),每组处死大鼠后收集肝脏标本,分别进行HE和Masson染色了解肝纤维化水平、p6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HE和Masson染色发现Bor组的肝纤维化水平较LF组低;Bor组的NF-κB p65亚基阳性染色率(4.72±1.20)明显低于LF组(9.05±1.33)(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Bor组TGF-β1 m RNA相对表达量(0.96±0.23)明显低于LF组(1.64±0.26)(P<0.05);Western blo检测结果显示Bor组(1.34±0.06)明显低于LF组(1.72±0.14)(P<0.05).结论:Bor可以通过下调TGF-β1表达、降低核因子NF-κB的活性,减少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从而降低肝纤维化造成的肝细胞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导致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时NF—KB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梗黄试验组(Ja组),,la组通过胆总管结扎建立大鼠胆道梗阻模型。所有大鼠均于术后7d处死。采集血清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肝组织NF—KBp65含量。RT—PCR测定肝脏组织中TNF-amRNA水平。结果Ja组ALT水平明显高于sO组(145.7±33.5μmol/Lys40.7土7.3Nmoi/L,(P〈0.001),Ja组的TBIL和TBA水平较sO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均〈0.001)。da组的NF—KBp65亚基阳性染色率(15.5土4.3)明显高于s0组(5.14-1.9)(P〈0.001)。而RT-PCR发现Ja组TNF-a mRNA相对表达量(1.3士0.4)明显高于sO组(0.8土0.1)(尸〈0.001)。结论NF-KB在胆汁淤积早期呈高表达状态,其可能是调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重要通路,能为防止肝损伤提供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5.
小肠神经鞘膜瘤致肠梗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女 ,5 6岁 ,因“腹部包块半月 ,腹痛伴呕吐两天入院”。查体见中下腹略膨隆 ,脐下 3cm处扪及一包块 ,质韧 ,约 8×6× 4cm3边界清晰 ,活动 ,包块及腹部无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象 ,肠鸣音活跃。患者无寒战发热 ,无血便或柏油样便 ,既往史无异常。腹部卧位片提示“小肠不全性梗阻” ,入院诊断 :①腹部包块待诊 ;②肠梗阻。妇科会诊未能明确包块性质。入院后次日患者腹痛、腹胀现象加重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见明显肠型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无好转 ,予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空加肠交界处肠管对系膜缘有一肿物约 8× 5× 3…  相似文献   
96.
补肾生血药促进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药对缺血后肢大鼠外周循环中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及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喂食补肾生血药,1周后细胞培养观察外周血EPC数量变化,4周后检测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培养的EPC(89.1±10.3/mm2)明显高于对照组(48.6±7.5/mm2)(P<0.01),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288.76±12.54)和VEGF表达(0.233±0.014)均高于对照组(224.84±5.87),(0.162±0.018,P<0.05),且外周血EPC数量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补肾生血药通过动员骨髓EPC的迁移、分化、促进局部的血管新生,达到改善供血目的。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探讨MRI纹理分析评估肝外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20年03月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11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1)和无转移组(n=79)。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3.0T MRI扫描,于轴面T1WI、T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使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肿瘤的纹理特征(300种)。每种MRI序列利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及交互信息的方法分别选择30种最佳纹理特征。采用多层感知器整合三种MRI序列上选择的90种最佳纹理特征。以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重复操作100次,建立预测肝外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模型并评估其性能。结果:110例患者中31例被病理学证实有淋巴结转移,79例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病灶病理分化程度(P=0.036)及大小(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位放射科医师对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 (0.774~1.000,P<0.001),组间相关系数为0.93 (0.751~1.000,P<0.001),表明本研究具有良好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多层感知器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肝外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平均曲线下面积为0.895(0.748~0.996),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4%(67.8%~100%)、85.0%(64.0%~100%)。结论:基于多层感知器的MRI纹理分析能较好地评估肝外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并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98.
<正>我院自2006年11月~2012年11月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19~56岁。病程12个月~8年。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常规头颅CT,MRI增强扫描和鞍区冠状薄层扫描及垂体激素全项检查。临床表现:闭经、溢乳者18例、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内皮素-1(Endothelin,ET-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fide,CGRP)与腹水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ET-1及CGPR的浓度。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有腹水42例,无腹水36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5例,B级26例,C级17例。对照组20例。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无腹水组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ET-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组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ET-1浓度与无腹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腹水组,门静脉血ET-1浓度与外周静脉血E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组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CGRP浓度与无腹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肝功能组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ET-1、CGRP浓度与A级肝功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肝功能组门静脉血中ET-1浓度与外周静脉血中E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肝功能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CGRP浓度与B级肝功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状态与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ET-1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s=-0.783,P<0.05;rs=-0.695,P<0.05);与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CGRP浓度也呈显著负相关(rs=-0.642,P<0.01;rs=-0.671,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ET-1和CGRP升高与腹水形成有关,肝功能状态与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中ET-1和CGRP具有相关性,血浆中ET-1、CGRP浓度可以作为反映患者肝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通过与目标mRNA互补配对,涉及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利用实验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肿瘤相关的miRNA进行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最近多项研究表明miRNA广泛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多药耐药。本文就microRNA与肝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