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肱骨髁上部因其解剖特点较易骨折 ,多见于儿童 ,复位及固定不良均易发生畸形愈合、肘内翻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作者于1990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型肱骨髁上骨折12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中男81例 ,女39例。年龄1~14岁。受伤原因 ,跌伤75例 ,单、双杠上坠落28例 ,交通事故17例。左侧85例 ,右侧35例。受伤时间1h~2d。伸直型骨折88例 ,屈曲型32例 ,开放性骨折9例 ,含有损伤神经血管者10例 ,合并同侧肢体尺桡骨骨折3例。1.…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式氧合(ECMO)在冠脉搭桥术(CABG)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经验,为并发症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9例CABG术后心源性休克联合应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1-67岁,平均(58.9±8.0)岁。结果 ECMO使用时间16-189 h,IABP使用时间16-203 h。4例患者存活出院,其中1例因ECMO动脉插管侧下肢缺血性坏死截肢,5例发生急性肾衰竭须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5例患者死亡。结论 IABP联合ECMO能为部分CABG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究白头翁皂苷B4栓剂对冰醋酸、巴豆油及细菌所致痔疮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36型号和38型号制备含白头翁皂苷B4 5、10、20 mg·粒-1的栓剂。分别用冰醋酸、巴豆油、细菌建立急性痔疮大鼠模型,每种模型制备完成后大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栓剂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阳性药,1 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栓剂(5、10、20 mg·粒-1)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白头翁皂苷B4栓剂各剂量组每天给药2次,给药3 d,共6次;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每天1次,给药3 d,共3次。3 d后取大鼠肛门组织,HE染色后比较各组大鼠肛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血常规检测仪检测血液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肛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B4栓剂明显改善大鼠肛周组织充血肿胀及肛周组织病变,显著降低血液中WBC、LYMPH和NEUT水平,显著抑制血清和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P<0.05、0.01、0.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B4栓剂能有效改善急性痔疮模型大鼠的组织病变,调节免疫细胞,抑制炎症因子反应,对急性痔疮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MDA在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H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894、2. 731,P值均0. 05),但MD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 888,P 0. 05)。此外,亚低温+LY294002处理明显下调了MH组对肝组织中SOD、MDA和GSH-Px表达的调控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999、2. 944、2. 620,P值均0. 05)。结论亚低温对HIR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下调肝细胞凋亡和增强体内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5.
患者女,54岁。因间断胸背部疼痛36年,加重伴呕吐1 d入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65/100 mm Hg,右上肢150/95 mm Hg,左下肢120/70 mm Hg,右下肢115/75 mm Hg;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胸骨左缘第4、第5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右侧触不清,双下肢皮温正常。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修复治疗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10例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患者采用一期修复手术治疗,术后根据JOA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评定效果。结果 10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的发生,早期有2例出现膝关节内侧麻木,考虑为隐神经分支损伤所致,但不影响功能。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l3.5个月(8~22个月)。根据JOA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优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带线锚钉固定术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后交叉韧带对于膝关节的屈伸及旋转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事故及其他外伤发生率的增加,后交叉韧带损伤机会明显增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也逐渐增多.我们近年来采用膝后内侧切口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块,用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手术创伤小,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在药疹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T淋巴细胞相关体外试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皮肤试验,其敏感性高,对患者无潜在的危险,并可同时分析类似药物的交叉反应.T淋巴细胞相关体外实验包括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因子释放试验、细胞毒性成分检测、细胞活化标志检测等均可用于药疹的病因学诊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斑贴试验是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病因的金标准,但尚存在一定缺陷,如操作繁琐,判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试验过程需受试者往返2~3次等.体外实验与斑贴试验相比,客观、安全.目前体外实验方法主要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因子释放试验、细胞活化标志物检测及其他的改进试验等,多通过检测淋巴细胞功能来鉴别过敏个体与非过敏个体.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要用于临床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32只大鼠通过左后肢胫骨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蛇床子素低剂量组、蛇床子素高剂量组及盐酸曲马多组,每组8只.术后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