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项目化管理对自然分娩镇痛率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拟接受自然分娩的950例产妇作为干预组,通过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控、项目收尾5个阶段实施项目化管理;2019年4月至9月自然分娩的91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无痛分娩流程进行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无痛分娩...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的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调强放疗(IM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方法 100例Ⅲ~Ⅳb期初治鼻咽癌患者入组,IMRT处方剂量鼻咽原发灶 66.0~75.9 Gy,颈部阳性淋巴结 60~70 Gy;同期顺铂化疗剂量80 mg/m2(每3周);西妥昔单抗首剂400 mg/m2(放疗前,第1周),其后250 mg/m2(每周)。按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评价这一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实际中位剂量为69.96 Gy,颈部阳性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为68 Gy。同期顺铂中位剂量为133 mg/疗程;西妥昔单抗中位起始剂量为690 mg,中位维持剂量为410 mg/周。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口腔黏膜炎以及放射性皮炎,其中1级放射性皮炎及>2级口腔黏膜炎分别占58%、90%,2%患者出现4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较为轻微,仅分别有8%、4%和5%患者出现>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贫血。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线便携式电刺激尿失禁治疗仪,该仪器通过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肌电刺激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地给予患者提供长期有效治疗,还能够消除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护患者隐私。本文详细介绍了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刺激脉冲的选取及无线通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5.
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直肠癌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规律以及放疗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接受放疗患者93例,分别为单纯放疗21例、放化疗56例、放疗结合手术和(或)化疗16例.放疗采用60Co或加速器X线,中位剂量59.4Gy,其中90例采用常规分割技术.68例患者放疗后接受了1~8个(中位数3个)疗程化疗,42例行同步放化疗,多为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16例患者在放疗后接受了复发灶切除术,其中RO切除7例,姑息性肿块切除9例.结果 全组共132处复发,常见复发部位为直肠周围(31.8%)和骶前区(30.3%),髂外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少见(1.5%和3.0%).总随访率为92%,随访满2、5年者分别为39、4例.有局部症状的84例患者中83%(70例)放疗后症状缓解.全组2、5年局部无进展率分别为49%、22%,2、5年生存率分别为46%、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治疗方法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局部无进展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复发灶最大径、无病间期、放疗后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顶后因素.结论 直肠周围区、骶前区、髂内淋巴结区是直肠癌主要复发部位;放疗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放疗联合手术和(或)化疗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局部无进展率,复发灶直径>5 cm、无病间期<2年、放疗后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6.
兆伏锥形束CT在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兆伏锥形束CT(MVCBCT)引导的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中摆位误差.方法 头颈部肿瘤共22例(鼻咽癌15例,腮腺癌4例,脑胶质瘤术后3例),其中接受三维适形放疗7例、调强放疗15例,照射剂量为56.0~70.4 Gy分28~32次6~7周完成.19例用头颈肩面罩固定,3例头部面罩固定.所有患者均行CT模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每周治疗前拍1次MVCBCT图像,每位患者接受4~7次MVCBCT.分析相对于计划CT上中心在头脚、垂直、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中任一方向>0.3 cm 28次,>0.4 cm 15次,>0.5 cm 9次,头脚方向要比左右、前后方向超过近0.1 cm.头脚和左右中心偏移方向的频次差别不大,而在垂直方向则更多的向后偏移达4:1.相对来说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较左右、前后方向大,随着放疗时间延长各方向偏移的平均值均有增大趋势.结论 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时CTV至PTV边界外扩并不需均匀外放,垂直方向上治疗中心向前偏移概率明显超过向后,头脚方向比左右、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大;随着放疗的进行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都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7.
背景与目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如果能在化疗前预测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将有助于更合理地为鼻咽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前期研究发现,99mTc-MIBI显像能够预测鼻咽癌对经典的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5-FU)的化疗敏感性,但99mTc-MIBI显像对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双时相99mTc-MIBI SPECT/CT显像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3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注射99mTc-MIBI后即刻和2 h后进行早期和晚期99mTc-MIBISPECT/CT显像。所有患者行2个疗程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FU)新辅助化疗。分析99mTc-MIBI SPECT/CT显像中早期摄取率、晚期摄取率和清除率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关系。结果:根据磁共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高反应病灶的早期摄取率为2.67±0.83,而化疗低反应病灶的早期摄取率为1.6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晚期摄取率分别为1.46±0.39和1.0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清除率在化疗高反应病灶(44.9%±13.9%)和化疗低反应病灶(35.5%±3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ROC曲线分析,早期摄取率AUC=0.84,最佳诊断界点为1.97,其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5.8%,阴性预测值为46.7%,准确率为76.9%。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早期摄取率和晚期摄取率能够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8.
监测易县学龄儿童不同时期尿碘水平,观察不同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993-2012年间,每年在易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 ~10岁儿童尿样20人份以上,采用尿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结果 随着补碘干预及碘盐干预基础上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易县学龄儿童尿碘水平逐渐提高,并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山区和平原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性逐渐消失.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儿童尿碘水平分布在各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碘盐干预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改善和提高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是防治碘缺乏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高碘摄入风险.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比较磷酸瑞格列汀片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肾功能正常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为制定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32例受试者按肌酐清除率(Ccr)分入轻(60~89 mL/min)、中(30~59 mL/min)、重度肾功能不全(15~29 mL/min)组、终末期肾病(Cmax),SP2086吸收入血后,迅速转化为主要活性代谢产物SP2086酸。轻度、中度、重度和终末期肾病组与正常肾功能组相比,SP2086和SP2086酸的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逐渐增加;轻度、中度、重度和终末期肾病组SP2086和SP2086酸Tmax逐渐增加。轻、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终末期肾病组以及正常肾功能组SP2086酸清除率(CL/F)分别为(23.50±6.01)、(12.90±4.34)、(6.71±1.55)、(3.06±0.48)和(30.50±10.70) L/h,SP2086酸0~96 h Ae%分别为(71.7±14.3)%、(59.5±22.7)%、(63.3±13.9)%、(34.1±20.0)%和(74.2±14.6)%,CLR分别为(220.0±51.2)、(105.0±64.5)、(54.5±7.6)、(13.5±7.8)和(289.0±73.7) mL/min。各组SP2086 0~96 h尿液累积排泄百分率(Ae%)平均为0.441%~4.530%。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SP2086和SP2086酸的CL/F明显递减,与正常肾功能组比,中度肾功能不全组的AUC0-∞为其1.44倍和2.32倍,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的AUC0-∞为其2.20倍和4.39倍,终末期肾病组的AUC0-∞为其2.83倍和9.28倍。结论 正常肾功能患者磷酸瑞格列汀片的临床推荐剂量为100 mg/d,本研究结果推荐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减至50 mg/d;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减至25 mg/d;而终末期肾病患者不推荐使用磷酸瑞格列汀。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的临床分期和不同大小的放射治疗野对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性鳞癌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灶不明的预转移性鳞癌(不包括锁骨上区转移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5年总的生存率为68.5%,其中N1,N2和N3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8.0%和40.9%(χ^2=0.729,P=0.026),而单侧颈部,全颈部和扩大野照射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74.5%和54.6%(χ^2=1.38,P=0.5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颈淋巴结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32),5年颈部局部控制率为65.6%,其中N1,N2和N3病例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63.2%和34.6(χ^2=5.51,P=0.064),而单侧颈部,全颈部和扩大野照射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6%、51.0%和72.7%(χ^2=2.55,P=0.279),5年原发病灶的出现率为21.2%,小野(单侧颈部或全颈部照射)和扩大野照射的5年原发灶出现率分别为23.3%和12.5%(χ^2=0.52,P=0.469),结论:颈淋巴结的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并且随着期别的升高,颈部局控率有下降的趋势;小野较扩大野照射的原发灶出现率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大小照射野治疗的颈部局部治疗率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