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中药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引起肝储备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 7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成治疗组 (N =35 )和对照组 (N =35 ) ,两组在介入治疗后均予西药常规护肝治疗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后服用健脾活血为主的中药。两组分别在第一次治疗前和第二次介入治疗后 1个月各检查吲哚靛青绿 15min潴留率 (简称ICGR15)。【结果】治疗组第一次治疗前ICGR15为 (11 2 0± 7 4 0 ) % ,第二次治疗后 1个月ICGR15为 (11 6 3± 5 5 0 ) %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第一次治疗ICGR15为 (11 72± 7 19) % ,第二次治疗后 1个月ICGR15为 (19 6 2± 11 15 ) %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第一次治疗前两组ICGR1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第二次治疗后 1个月两组ICGR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健脾活血中药在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储备功能损害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我们在防治鼻咽癌单纯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研究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是专门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疗、化疗患者,前瞻性配合中药以预防口咽急性毒性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养阴清热方防治急性放射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用约减轻放疗毒副反应。方法:116例鼻咽癌分为两组,每组58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放疗中,实验组服用中药养阴清热方,对照组用维斯克含漱并用维斯克或雷佛奴尔外敷放疗皮损伤。结果: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实验组分别为62.07%(39/58)和17.24%(10/58);对照组为96.55%(56/58)和55.17%(32/58);口腔粘膜损伤者中,其损伤出现时的放射剂量,实验组为41.1  相似文献   
34.
化瘀健脾疏肝法对改善肝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中药改善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方法:120例肝癌切除术后的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术后持续服用有化瘀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5-6周,两组均在手术后第8-9周复查肝功能。结果:中药组61例中,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转肽酶(GGTP)、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恢复,分别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化瘀健脾疏肝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健脾疏肝法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中医疗法提高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9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中药组介入后持续服用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7~9周后,复查其症状和体征,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介入后患者体重减轻的例数,对照组多于中药组,P=0.034,差异有显著性;介入后患者体重减轻的幅度和平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和0.000;腹水、低热、盗汗等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健脾疏肝法能有效地改善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性激素受体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71例NPC组织标本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进行测定,并结合CT扫描结果,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1例中,ER的-、+、例数分别为4例、19例,27例和21例;  相似文献   
37.
背景与目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RC)是近几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国内缺乏较大病例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53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A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对西妥昔单抗在ACRC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记录完整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ACRC资料,对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卡方检验比较一线与非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的差异;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ACRC预后的影响。结果:53例病例入选,男性40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55岁;均为腺癌。共完成了572周的西妥昔单抗治疗,中位周期数为8周。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的有效率为39.6%,疾病控制率为66.0%,一线应用的疾病控制率高于非一线应用者(80.0%vs.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姑息治疗中曾用西妥昔单抗的ACRC患者,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2,OR〉1),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应用西妥昔单抗与否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940)。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7.5%),中性粒细胞下降(18.9%)和腹泻(5.6%)。未出现超敏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仅1例患者因严重腹泻和Ⅳ度骨髓抑制而停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少且大多可耐受,与化疗联合应用对ACRC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西妥昔单抗作一线用药是否较作为非一线用药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中医治疗是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本研究拟观察初诊鼻咽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EBV-DNA浓度的相关性,为鼻咽癌各中医证型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7年7月~2008年8月,共收集94例初诊未治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集中医分型、TNM分期以及血浆EBV-DNA浓度等信息,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 肺热型的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均较低,EBV-DNA浓度在四型中最低(P=0.001);痰凝型N2+N3期占60%;血瘀型T3+T4期占93%;血瘀痰凝型均为Ⅲ、Ⅳ期,N2+N3期占55%,T3+T4期占91%,该型EBV-DNA浓度在四型中最高(P=0.001).结论 随着初诊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其EBV-DNA浓度逐渐增高,中医证型则呈现“肺热型→痰凝型或血瘀型→血瘀痰凝型”的变化趋势;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中药减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中药能否预防和减轻肝癌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所引起的栓塞综合征进行观察.方法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n=22)和中西药组(n=23).两组在TACE后均予西药对症处理,中西药组在TACE前、后服用健脾补气中药,TACE后再对症选药.结果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中西药组(Ⅰ.37.25%、Ⅱ.29.41%、Ⅲ.9.80%.Ⅳ°0%);西药组(Ⅰ°21.74%、Ⅱ°47.83%、Ⅲ°21.74%、Ⅳ°2.17%),两组发生程度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热发生率分别为中西药组(轻度29.41%、中度47.06%、重度19.61%);西药组(轻度13.04%、中度43.48%、重度41.30%,两组发生程度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腹痛发生率分别为中西药组(轻度49.02%、中度23.53%、重度1.96%);西药组(轻度39.13%、中度41.30%、重度8.70%),两组发生程度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和减轻肝癌TACE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中西药组要好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