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2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57篇
内科学   284篇
皮肤病学   120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994篇
预防医学   46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89篇
  4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白芥子不同配比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所出现的皮肤反应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将所纳入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贴敷药物中除白芥子外,余药相同。A组全部为生白芥子,B组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各半,C组全部为炒白芥子。三伏天穴位贴敷,每伏贴敷一次,共3次。观察由不同配比白芥子而引起的皮肤反应以及各组疗效。结果:穴位贴敷后A、B、C3组皮肤反应积分依次降低,3组皮肤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73.33%,3组疗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生白芥子比例增加3组患者皮肤反应逐渐加重,但并非皮肤反应越强疗效越显著,适度的皮肤反应即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通过检测天然免疫因子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在慢性鼻-鼻窦炎不同临床分型以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TLR2和TLR4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A组,21例),慢性鼻-鼻窦炎无鼻息肉组(B组,15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C组,11例)及对照组(D组,13例)中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用单因素的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LR2和TLR4有相同的表达特点,主要表达部位集中在上皮基膜全层、腺体细胞的细胞质及极少数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的细胞质,偶有不明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2A、B、C、D组鼻腔黏膜组织中TLR2的表达分别为10.18±16.80、27.00±12.07、7.55±14.69、9.40±17.83,A、C、D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A、B、C、D组鼻腔黏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分别为11.30±19.22、36.02±17.75、8.51±9.22、7.75±4.49,A、C、D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腔黏膜上皮能产生天然免疫因子TLR2和TLR4;TLR2和TLR4在慢性鼻-鼻窦炎各临床表型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32岁.因腰背部红斑、丘疹伴瘙痒5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腰背部、双下肢内侧突然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淡红色丘疹、风团,伴剧烈瘙痒.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花斑癣等,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瘙痒较前略有缓解,但皮损逐渐增多,累及双腋下和肩部,并融合成网状,部分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贫血等慢性疾病史,个人史无特殊,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105.
患者女,66岁,因鼻腔蛆虫伴鼻部不适10d,于2010年8月4日入院。入院前10d,自觉有一蛾状飞虫进入左侧鼻腔,异物感明显,采取擤鼻等措施后未处理。3d后,双侧鼻腔均有间断性流血,以左侧为重,遂至当地医院诊治;经检查后,在前鼻镜下钳取出100余条白色蛆虫,均为活虫,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人工流产后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计划生育服务,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的服务,观察两组女性近期和远期的避孕措施情况。结果:干预组避孕措施落实率96.0%和正确避孕率98.0%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避孕措施落实率72.0%和正确避孕率70.0%,两组的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知识掌握评分(89.5±4.6)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7.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依从性94.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意外妊娠率0,对照组4.0%,两组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人工流产后女性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提高避孕依从性和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避孕近期和远期中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7.
2000~2003年济南市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市曾是疟疾流行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疫情稳定,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了巩固防治成果,为制定疟疾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现将2000~2003年的疟疾疫情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8.
植入起搏器患者数据的微机自动化管理耿仁义朱中林赵芳启用微机开发的处理软件对起搏器植入前后的数据实现自动化管理明显优于人工数据管理。我院自1982年即在起搏器治疗门诊应用了数据管理。经过实践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改进后的程序库存数据增加,偏重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9.
耿赤子  魏建朝 《安徽医药》2015,36(12):1467-146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使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脑血管储备(CVR)的影响.方法 根据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方法,12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A组(29例,发病12 h以内开始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33例,发病12 h以后开始常规治疗)、治疗A组(29例,发病12 h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B组(32例,发病12 h以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增加值(MFV1-MFV0)、CVR、动脉指数(PI)及两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量Δ(MFV1-MFV0)、ΔCVR、ΔPI.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SSS评分、MFV1-MFV0及CVR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I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A、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治疗A组Δ(MFV1-MFV0)、ΔCVR、ΔPI高于治疗B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CVR.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VR功能改善作用较为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包括理化和薄层色谱(TLC)鉴别,检测瑞香狼毒生品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1)瑞香狼毒生品和炮制品中均含有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类、有机酸类、皂苷类、黄酮类、甾体、三萜类、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可能含有挥发油、油脂类成分。水提液中酚类、鞣质类和皂苷类成分有差异。(2)水提液中,奶制品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乙醇提取液中,生品和三种炮制品的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3)水提取液中,醋制品的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液中,奶制品的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含量较低。(4)水提取液中,生品的萜类成分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液中,生品和奶制品的萜类成分含量较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