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毕莹  罗鸣  张正君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42-134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检测项目,也是献血及各种招工、招生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我院2007年7~12月对4 613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ALT测定,并计算其参考范围。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本组体检者共4 613人,其中包括两个特殊人群,大学新生和护士,所有人经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脑损伤的条件下,移植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所诱发的淋巴细胞浸润现象。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制作脑损伤模型,实验组将Wistar大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损伤灶,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脑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的表现,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干细胞的MHC-Ⅰ分子。结果神经干细胞表达MHC-Ⅰ分子的阳性率为6.57%±0.44%。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脑损伤灶有相当数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未见淋巴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显示,在损伤脑组织中,实验组的CD4 淋巴细胞数/总细胞数比率为13.28%±1.60%,对照组为0.41%±0.12%,P<0.01);实验组的CD8 淋巴细胞/总细胞数比率为5.11%±1.03%,对照组为0.57%±0.26%,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免疫原性,当移植到外伤性脑损伤病灶中时,可以诱发局部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53.
罗鸣 《海南医学》2004,15(12):69-69
目的为了减轻孕11~13周要求人工流产病人的痛苦,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等副作用。方法术前3小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600ug。结论使宫颈松弛,子宫收缩,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宫颈裂伤、人工流产综合征、出血少等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4.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瘤分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浓度来判断血管瘤是处于增生期还是消退期,为临床确定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一个临床检测手段。方法 本组40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增生期,20例消退期,;阴性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结果 对测得的ICAM-1浓度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血管瘤增生期的ICAM-1显著高于消退期和阴性对照组,而消退期血管瘤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ICAM-1测定对于血管瘤的分期诊断是无创、有效的方法,可推荐为血管瘤术前分期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5.
苟豪贤  贺凯  李波  罗鸣  秦蜀  刘圣禄  杨小李 《重庆医学》2023,(1):132-136+141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使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0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英文9篇,中文1篇,共1 381例复发性肝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组1年生存率(OR=1.78,95%CI:1.21~2.63,P=0.003)、3年生存率(OR=1.65,95%CI:1.31~2.08,P<0.001)、5年生存率(OR=3.49,95%CI:1.55~7.87,P=0.003)和完全缓解率(OR=33.75,95%CI:1.73~658.24,P=0.020)优于TACE组。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在提高复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与改善完全缓解率较TACE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对半夏主产区叶斑病进行调查,明确各地叶斑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同时结合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室内杀菌剂筛选,为半夏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20年6~9月,对贵州、河北、甘肃半夏种植区叶斑病进行调查,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回接验证、形态和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检测,同时采用平板抑菌实验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引起3种叶斑病的致病菌分别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南瓜孢子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3种病原菌在温度为25~28℃、pH为弱碱性时适应性较好;菌株E. sorghinum生长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菌株S.cucurbitacearum有光照时生长速率较快,菌株A.solani在24 h暗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种叶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次为苯醚甲环唑,植物源乙蒜素抑菌效果较差。结论:半夏叶斑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室内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对本研究筛选到的3株优势致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半夏叶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