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按照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原则,修复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继发创面。探讨该皮瓣的成活机制以及形成、移转方法的改良策略。方法:2015年1月—2016年8月,应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11例,其中缺损面积最小为5.0 cm×3.5 cm,最大为15.0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9.0 cm×4.0 cm,最大为20.0 cm×10.0 cm。创面旁设计拱顶石形状皮瓣,皮瓣与缺损同宽,与创缘相邻顶角成直角,皮瓣两端V-Y切口设计。改良策略:皮瓣长轴可垂直于人体纵轴;可减少皮瓣皮肤切口;皮瓣与基底面可适当分离,但须保证主要穿支血管勿损。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9个月,皮瓣色泽和形态恢复良好,瘢痕生长不明显,无明显功能活动障碍。结论:与传统的随意或轴型皮瓣相比,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安全可靠,能满足身体广泛区域的缺损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中医疗效,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胱抑素-C,X线胸片及胸部CT、痰培养...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发现藻酸盐及水凝胶敷料等均可促进创面愈合,而新型敷料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于难治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慢性创面治疗的作用。 方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慢性创面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换药;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抹在凡士林纱布上外敷,于治疗后7,10,14,17,21 d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时创面痛感、肉芽破坏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约6 d,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 < 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创面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肉芽组织无明显破坏。提示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治疗慢性创面具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小腿下段、足踝在外伤后常易出现感染、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甚至肌腱、关节、骨与内固定的外露,常并发关节与骨的破坏,创面很难愈合,如何修复由此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是临床经常要面临的难题.游离皮瓣移植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往往需要牺牲主干动脉,成活风险大.  相似文献   
16.
皮肤错构瘤的临床分析整形烧伤科章宏伟,周芳,包平涵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徐天蓉,虞梅宁关键词皮肤错构瘤;皮瓣;外科手术中图号R739.5皮肤错构瘤易误诊,确诊常依赖术后病理检查,对巨大错构瘤的切除后缺损利用原有瘤体皮肤回植,即节省了皮源,又减少了患者的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携带少量额肌的前额旁正中皮瓣行鼻缺损修复和鼻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仅蒂部携带额肌的改良旁正中皮瓣法,完成2例鼻再造和7例鼻缺损修复术.除眶上区的蒂部携带少量额肌外,皮瓣获取均在皮下层次.皮瓣的轴线角度从垂直90°到倾斜50°不等,其中3例低发际线患者,采用倒L形设计.结果 一期皮瓣形成和二期皮瓣断蒂术中,观察到长距离行走皮下脂肪层的滑车上血管皮支的存在,以及良好的动脉灌注压.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和色泽良好.采用皮下蒂法1例术后皮瓣周边血运障碍,经换药自愈.结论 滑车上血管皮支的存在是改良旁正中皮瓣应用的解剖学基础.仅蒂部携带少量额肌的旁正中皮瓣具有设计较灵活,成活良好,质地合适,皮肤颜色匹配,以及供区损伤更小等优点.采用改良旁正中皮瓣行鼻再造或鼻缺损修复,能满足血运和形态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几种常用的穿支皮瓣在小腿和足部深度创面的应用方法 ,并初步探讨其使用原则.方法 针对10例交通伤患者小腿和足部伴有骨和/或肌腱外露的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6例)、胫前动脉穿支皮瓣(3例)和股前外侧皮瓣(1例),通过带蒂皮瓣移植(8例)、带蒂皮下筋膜瓣移植(1例)和游离移植(1例)方式修复缺损.术前常规行血管多普勒检查,明确穿支定位.术中和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和皮瓣成活质量,以及供区影响.结果 皮瓣最小面积为4.5 cm ×12.0 cm,最大面积为9.0 cm×19.0 cm.7例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有轻微的静脉回流障碍,经换药后自愈或植皮后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厚度、色泽与受区周围组织匹配.供区无肌肉损伤,运动障碍.结论 小腿胫前、胫后血管来源的穿支皮瓣带蒂移植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小腿和足深度缺损的良好方法 ,符合整形外科皮瓣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主严重烫伤家兔模型,观察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家免分成假伤组(8只)、烧伤组(8只)和血必净组(8只)。后2组制成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用92℃水浴烫伤)模型,假伤组37℃水浴模拟致伤过程。伤后各组按Parkland公式液体复苏,同时治疗组静脉每次给予血必净注射液2ml/kg加入等渗盐水至20ml滴注,每日3次,连续2天;另2组同法输注等体积等渗盐水。在伤后0h、6h、12h、24h、48h时相点抽取家兔颈静脉血栓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两者比值水平,同时观察相应时相点家兔的一般情况。结果:在伤后48h,假伤组、血必净组和烧伤组ET-1/NO分别为(0.2187±0.0858)%,(0.7338±0.2341)%、(1.0814±0.1426)%,前2组明显小于烧伤组;血必净组血清ET-1和NO水平均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但仍然高于假伤组(P〉0.01)。血必净组家兔活跃程度明显优于烧伤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是通过降低严重烧伤早期家兔血清ET-1和NO水平,调整ET-1/NO比值,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内科于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诊治排尿性晕厥27例,先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排尿性晕厥病例选择27例,男24例,女3例,男性占88.9%;年龄18~69岁,60岁以上3例,20岁以下2例,年龄20~60岁占81.5%,平均年龄32岁;睡觉和卧位起床后排尿21例,占77.8%;直立排尿23例,占85.2%;饮酒后排尿5例,低血压3例,静脉输液后排尿3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长期失眠4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2例;排尿时发作16例,排尿后即刻发作11例;发作1次18例,发作2次3例,发作3次2例,发作4次及以上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