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6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01.
目的通过构建bcl-6 基因野生型、突变体3’UTR区及其编码序列(CDS),观察miR-127 对bcl-6 的直接靶向调控作用及
bcl-6表达载体回复miR-127抑制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的功能。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bcl-6基因3’UTR区序列及其CDS,分
别构建在pcDNA3.0-Luc和pcDNA3.0-Flag载体上,在bcl-6基因3’UTR质粒基础上应用重组PCR方法构建miR-127结合位点
突变的突变体报告基因质粒,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27对bcl-6的直接靶向调控作用,在肝癌细胞HepG2中检
测过表达及敲低miR-127引起bcl-6基因表达抑制后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的改变,同时应用表达载体回复bcl-6蛋白水平,检测
bcl-6在miR-127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中的必要性。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bcl-6 3’UTR
野生型和突变体报告质粒与miR-127共转293T细胞和HepG2细胞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127明显降低野生型报
告质粒的活性,但对突变体活性没有影响,miR-127可引起HepG2细胞G2/M期阻滞并抑制细胞生长,bcl-6可以逆转miR-127
对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论成功构建bcl-6基因3’UTR区野生型、突变体报告质粒和bcl-6基因的表达载体,荧光素酶
报告基因和回复实验证实均具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及垂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发热和顽固性低钠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双侧肾上腺及垂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双侧肾上腺及垂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经验。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证据,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异常升高,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双侧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一步行内分泌功能检测显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CT(18F-FDGPET-CT)扫描发现垂体、肝脏和颈部淋巴结等均已浸润。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后,顽固性低钠血症得到纠正,CHOP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垂体和肾上腺病变消失,3个月后垂体和肾上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双侧肾上腺及垂体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常罕见,正确的诊断思维和18F-FDGPET-CT扫描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03.
目的 采用情绪评估量表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Task fMRI)技术,分析库欣病(CD)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库欣病的8例患者,并选取21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库欣生活质量量表(Cushing QOL)的评估,并行Task fMRI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组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正性情绪评分低,而负性情绪评分较高.Task fMRI结果 显示,观看正性图片时CD组左侧小脑和右侧中央后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减弱,左侧小脑激活程度与16:00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呈正相关,右侧中央后回激活程度与尿游离皮质醇(UFC)水平呈正相关;观看负性图片时左侧小脑、双侧海马旁回和左侧额下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左侧小脑激活程度与0:00点皮质醇水平和焦虑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UFC水平呈正相关;观看中性图片时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旁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CD患者脑功能受损,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通过Task fMRI技术可发现左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海马旁回和左侧小脑激活程度减弱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304.
目的 比较分析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比较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2月-2016年10月与上海华山医院2006年4月-2013年4月分别收治的26例和20例TSH分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果 .结果 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中女性略多于华山医院[57.7%(15/26)vs.45.0%(9/20)],两组诊断时年龄相当[39.5±14.1(18~67)岁vs.40.0±14.5(17~74)岁].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均为甲状腺毒症[73.1%(19/26)vs.55.0%(11/20)],轻中度甲状腺肿是最常见体征.解放军总医院和华山医院患者血清TSH水平分别为5.06(2.97~6.27)mU/L和6.16(3.76-10.91)mU/L,TSH水平正常者以解放军总医院多见[57.7%(15/26)vs.40.0%(8/20)],华山医院则以TSH水平升高者多见.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中微腺瘤相对多见[34.6%(9/26)vs.20.0%(4/20)],华山医院则以巨大腺瘤多见[20.0%(4/20)vs.7.7%(2/26)];两组微腺瘤均多见于女性,分别为66.7%(6/9)和75.0%(3/4),巨大腺瘤则均为男性.大腺瘤常常向周围组织和结构侵袭.两组患者奥曲肽抑制试验中24h时TSH抑制率范围相当,分别为37.4%~91.8%和46.5%~94.1%.两组所有经病理证实的患者中混合瘤少见.解放军总医院8例行免疫组化检查者中3例TSH阴性,12例行奥曲肽扫描者中2例阴性.结论 两家医院TSH分泌瘤患者临床上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国内TSH分泌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诊断时年龄明显小于国外资料;微腺瘤多见于女性,巨大腺瘤男性多见;血清TSH水平可正常,免疫组化TSH染色和奥曲肽扫描可阴性.  相似文献   
305.
1987年7月我科收治一例服用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并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报告如下: 程×× 女23岁已婚住院号184802,1987年3月无何诱因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发热呈持续低热、5月症状加剧,高热39.5℃,全身皮肤出血点、鼻衄、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给予联合化疗。1987年7月2日入我院。既住平素体健,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因患银屑病服用乙双吗啉胶囊500粒,每粒0.2克,共服用总量在100克,否认用其它药物,放射线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无异常发现。 化验: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2.7×10~(?)/L,中性分叶核14%,淋巴58%,单核10%,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8%,血小板53×10~9/L,血沉73mm/小时,尿酸333umol/L,肝功能试验正常,肝脾超声检  相似文献   
306.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糖尿病维生素B12治疗组(治疗组)及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治疗组成模后8d始肌肉注射甲基维生素B12(500μg/kg)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60d结束时测定血糖及体重,断头处死大鼠采血测定睾酮及睾丸组织hCG结合位点。结果显示对照组体重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而对照组血糖低于其余两组(P<0.01),治疗组与糖尿病组间体重及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睾酮高于其余两组(P<0.01),而治疗组又高于糖尿病组(P<0.05);对照组hCG结合位点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治疗组又高于糖尿病组(P<0.01)。结果提示糖尿病使大鼠睾酮分泌及睾丸组织hCG结合位点均降低,而甲基维生素B12对睾丸间质细胞功能及结构的维持有一定作用。维生素B12对大鼠血糖及体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7.
目的:总结Rathke囊肿(RC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内分泌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9月-2006年9月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5例症状性RCC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前后内分泌功能改变.结果:1)女性多见,男:女=1:3.4,术前误诊率高;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其次为视力减退和/或视野缺损;3)MRI影像学表现多样,T1可表现为低、等、高信号,T2多呈高信号;4)58.6%患者术前存在垂体功能紊乱,以垂体-性腺激素分泌受损最常见,严重者可发生全垂体功能减退甚至危象;5)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受损的垂体功能,少数可因并发症导致部分垂体功能受损.结论:RCC临床、影像表现多样,术前误诊率高,常有垂体功能紊乱;外科治疗效果好,临床医生应重视RCC手术前后垂体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308.
目的:通过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和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75~2005年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14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等临床特点。结果:就149例患者因意外发现肾上腺占位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有43例(28.9%)。临床有典型“三联症”36例(24.2%)。表现为“三联征”症状之一的110例,占73.8%。有血压升高的95例(63.8%),其中表现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85例,占57%。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共58例(38.9%),其中糖尿病患者30例(20.1%)、IFG17例(11.4%)、IGT11例(7.4%)。生化定性诊断阳性率79.3%;定位诊断检查中,B超检查阳性率为94.5%;CT或MRI检查阳性率为97.2%;^131I标记间碘苄胍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90.0%。结论:本研究显示将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必要时行功能试验,对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是必需的。而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同时应加强对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以及早发现复发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309.
目的:探讨开博通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和26例原发性高血压、1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无功能瘤、3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比较50mg开博通试验的不同血浆醛固酮切点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50mg开博通试验中,以试验当日服用开博通2 h后血浆醛固酮抑制值超过基础值的20%以及服用开博通2 h后血浆醛固酮416 pmol/L、438 pmol/L、444 pmol/L为切点,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敏感性分别为96.3%、88.9%、88.9%、85.2%,特异性分别是13.3%、77.8%、82.2%、82.2%,随切点的升高,敏感性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步提高。结论:开博通试验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根据自身实验室标准确定恰当的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310.
窦京涛 《药品评价》2008,5(10):424-424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TZDs)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增加肌肉、脂肪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系双胍类降糖药,通过增加肌肉等组织无氧酵解、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两种药物均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