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王雪华  神月凤  阎翠环 《中国药房》2005,16(18):1431-1432
目的:比较单管单塞型与双管双塞型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输液袋的操作使用特点及相关项目,以供临床参考。方法:设单管单塞组与双管双塞组各60袋,由同一名护士模拟临床操作,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对2种输液容器的相关项目进行比较。结果:与双管双塞组比较,单管单塞组输液操作时间较短(P<0.05);单管单塞型在操作使用、对护士的职业保护、对输液针头的要求3项上均优于双管双塞型。结论: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输液袋单管单塞型较双管双塞型临床操作更方便、省时,更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72.
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135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135例,男62例,女73例;年龄46~83岁,平均65岁。对照组126例,男61例,女65例;年龄48~87岁,平均67岁。两组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并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其“伴发疾病的评分”和“既往史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均无应用高压氧治疗禁忌症。治疗方法:两组均给脉络宁20ml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  相似文献   
73.
重要启事     
患者女41岁。已婚,因腹壁窦口有液体流出3天,于2005年1月20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盆腔包块”于木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广泛粘连,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盆腔结核。术后给系统抗痨治疗十个月。术后1个多月腹部刀口瘢痕处出现红肿硬结并有缝线排出,术后六个月,局部溃破,有分泌物流出,予以长期换药,抗炎治疗,效果差,未愈合。近3天患者感局部渗出物增多,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后有疼痛。患者有结核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具体服用药物不祥。  相似文献   
74.
75.
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简称PTCR)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一种新方法。以往对AMI的治疗是针对其早期的并发症,新疗法的目的则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缩小梗塞范围和保护左室功能。美国和西欧多采用冠状动脉内链激酶疗法(IC-SK),日本则采用冠状动脉内尿激酶疗法(IC-UK)。链激酶和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将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它们属第一代溶拴制剂,现将PTCR的病例选择、临床效果、并发症等有关问题介绍如下。适应证PTCR的适应证为进展期心肌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术后鼻咽瘢痕狭窄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6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UPPP术后鼻咽狭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中度(Ⅱ型)狭窄,采用转咽部双黏膜瓣法,重建黏膜化的新软腭外侧游离缘,并修复咽侧裸露的创面,扩大咽腔。4例重度(Ⅲ型)狭窄,曾行1-次鼻咽狭窄矫治术后失败,其中1例放置网状记忆合金支架后咽闭锁。除了采用上述转咽部双黏膜瓣修复外,4例Ⅲ型患者术后佩戴中空的鼻咽支撑物扩张半年。结果6例随访9个月~4年,鼻塞等不适症状去除。鼻咽气道狭窄校正,无鼻咽反流症状。间断佩戴自制的牙托式鼻咽扩张支架,能明显减少对日常工作和交往的干扰。结论手术扩大狭窄咽腔,重度者术后佩戴牙托式鼻咽扩张支架,是目前治疗UPPP术后鼻咽狭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时代性转变──人口老龄化、饮食西化、肥胖者增加。随之而来的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食管领域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其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大有发病增多之势,值得引起各科医生的关注。面对这一新动向,本刊选译了2001年第50卷第7期《综合临床》杂志特集──胃食道逆流症GERD,全集共载文26篇。全集系统地、全面地讲述了胃食道反流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其与各科的关连。本专辑全部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医生翻译,姚桢教授主审,颇值得临床一线的医生一读。  相似文献   
78.
【摘要】 目的 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对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JAK2V617F基因突变BCS患者(突变组,n=18)和非突变BCS患者(对照组,n=36)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率。 结果 突变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突变组介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8%对13.9%,P=0.037)。突变组和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67.0%、67.0%、40.2%和93.8%、84.0%、78.8%,突变组患者首次通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 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可能增加BCS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外伤性气管断裂多见于严重的胸部闭合性损伤,而发生于颈部外伤者少见,其治疗原则是急诊、早期气管修补和成形术.2006年7月-2009年8月我院介入放射科、胸心外科和耳鼻喉科共同参与诊治2例颈胸段气管断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不明病因消化道出血历来是外科手术的棘手难题,本文通过5例典型病例和1206例胃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对不明病因消化道出血病例术前应进行综合全面分析,手术探查应正规,全面,细致地进行,慎重决定处理方案,应废弃“盲目的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