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发生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而肺动脉高压(PAH)是COPD进展的中心环节,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乃至死亡。COPD病人出现PAH后进行早期相关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对COPD病人出现PAH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以运用多种定量及定性指标较好地发现和提示COPD相关PAH,并可以评估预后、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成像在鉴别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与特发性炎性肌病(IIM)心肌受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9例ⅡM及24例AVM患者临床及CMR参数.CMR参数包括左心形态功能参数及心肌组织特征成像参数,如初始T1值、T2值、细胞外容积比例(ECV)和延迟强化(LGE).结果 左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右心室-肺动脉耦联(VAC)参数在评估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H) 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4月期间62例CTD-PH患者临床及CMR资料,根据危险分层将其分为组1(低危及中低危患者,n=39例)和组2(中高危及高危患者,n=23例),并对患者的左右心室容积、功能参数、左心室心肌组织学参数及VAC进行分析,寻找用于预测CTD-PH危险分层的最佳模型。结果:右心室容积功能参数和右心室插入部的组织学参数在两组PH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和VAC具有独立预测效能,联合RVEDVI和VAC具有最高的预测准确性(AUC=0.839,95%CI:0.735~0.944,P < 0.001)。结论:右心室相关的容积、功能参数和右心室插入部的组织学参数可用于评估CTD-PH危险分层,联合RVEDVI和VAC可提高评估危险分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CAD)是当今人类首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常规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检测CAD的金标准.但是,常规CAG是一种有创且昂贵的检查方法,存在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1],而这些检查中仅有1/3患者需要联合进行介入治疗.因此,对于那些低度或者中度的CAD患病风险的患者来说,需要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源CT冠脉成像(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探讨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方法:94个均进行了DSCT-CA和常规冠脉造影(CCA)检查的病例进行对比,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大于等于50%而小于70%)和重度(≥70%)三个组别.以CCA为金标准分析DSCT-C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94个病例共1072个节段进行了对照分析,DSCT-CA诊断准确性为94.3%,不准确的节段共有61个,主要原因有严重钙化斑块、错层伪影、静脉污染、非钙化斑块漏诊及测量位置选择不当等.结论:准确识别DSCT-CA中的各种伪影,掌握影响DSCT-CA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提高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CT)联合斑块特征与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在3个月内完成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及MPI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测量FFRCT值及斑块定量特征值、总负荷积分、总积分差、相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及相位直方图带宽(band width,BW)等影像参数,比较无事件组与事件组之间影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11例发生MACE。与无事件组相比,事件组的FFRCT更低(P=0.009)、斑块更长(P=0.007)、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P=0.026)、静息状态下舒张期SD及BW更低(P<0.05)。ROC曲线分析示,FFRCT及斑块长度对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81,SD及BW的曲线下面积为0.62、0.56。结论:FFRCT联合斑块特征对C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优于MPI。  相似文献   
17.
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医学影像的学科特点,就我校近几年医学影像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位及卧位心胸比率(CTR)在评估左心室大小及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行心脏远达片及双源CT冠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两名医师独立在心脏远达片及双源CT定位像上测量CTRCR及CTRCT.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LVEDV指数(LVEDVI)、LVESV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利用半自动心功能处理软件在双源CT冠脉造影图像上获得.然后采用线性相关分析CTRCR及CTRCT的关系及两者与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TRCT和CTRCR呈正相关(r2=0.61,P<0.0001),但CTR除了与LVEDVI呈正相关外,与其它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均无相关性.左心容积参数LVEDV、LVEDVI、LVESV、LVESVI和LVEF均呈负相关(r=-0.48,r=-0.54,r=-0.81,r=-0.83,以上P<0.05).结论:立位及卧位CTR可以互相预测,但CTR不能作为预测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T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及左心耳结构及功能改变,分析其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AF患者(AF组)及对照组32例的心脏CT资料,以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房最大、最小容积(LAVmax、LAVmin)及左心耳最大、最小容积(LAAVmax、LAAVmin),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根据临床症状将AF组患者分为阵发性AF亚组及持续性AF亚组,又根据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或"血栓前状态"分为AF左心耳血栓阳性亚组及阴性亚组,对左心房及左心耳容积及心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F左心耳血栓两亚组LAVmax、LAVmin、LAAVmax及LAAV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AF左心耳阳性亚组LAVmax、LAVmin、LAAVmax及LAAVmin均高于阴性亚组(P均0.01);AF左心耳血栓两亚组LAEF及LAA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且AF左心耳阳性亚组LAEF及LAAEF均低于阴性亚组(P均0.001)。持续性AF亚组LAEF及LAAEF均明显低于阵发性AF亚组(P均0.01),阵发性AF亚组与持续性AF亚组间LAVmax、LAVmin、LAAVmax及LAAV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AF亚组左心耳血栓及"血栓前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阵发性AF亚组[72.41%(21/29)vs 14.55%(8/55),χ2=113.46,P0.001]。结论当AF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或"血栓前状态"时,左心房及心耳结构及功能重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R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序列与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steady state,3D-CISS)序列对Ⅴ~Ⅷ颅神经成像质量进行比较,优化颅神经MRI序列。方法对40例受检者用3D-SPACE序列与3D-CISS序列对Ⅴ~Ⅷ颅神经行MRI,同时行多平面重组(MPR),并对两种序列的图像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D-SPACE序列和3D-CISS序列均能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外展神经脑池段、面神经脑池段、内听道段、前庭神经以及蜗神经脑池段;对Ⅴ~Ⅷ颅神经细微结构的显示,除三叉神经脑池段两种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颅神经3D-SPACE序列均优于3D-CISS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PACE序列扫描时间比3D-CISS序列扫描时间短。结论 3D-SPACE序列对Ⅴ~Ⅷ颅神经成像质量优于3D-CISS,且扫描时间更短,因此3D-SPACE序列是目前显示Ⅴ~Ⅷ颅神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