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352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106篇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采用数值求解单自由度产品包装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得到了半正弦波冲击下正切型非线性包装系统的冲击谱曲线和边界破损曲线,讨论了相关参数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前瞻性观察直肠癌前切除术后3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450例中高位直肠癌并接受前切除术患者按人院次序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接受骶前引流;B组接受骶前引流+经肛单管引流;C组接受骶前引流+经肛双管引流,对3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33%(11/150)、8.00%(12/150)、6.67%(10/150),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8.67%(13/150)、6.67%(10/150)、1.33%(2/150).C组吻合口瘘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A、B、C组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前引流+经肛双管引流能有效地预防直肠癌前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术尔泰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尔泰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化脓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术尔泰应用组38例(治疗组),未应用术尔泰组37例(对照组).两组在切除阑尾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膜至清亮,吸除残液,治疗组再加用200mL术尔泰浸泡5min吸除残液.腹膜缝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术尔泰及0.3%的稀碘伏切口浸泡3min.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12 h后腹胀及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生率.结果治疗组38例中切口感染2例(5.3%),术后12 h后腹胀者4例(10.5%),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者1例(2.6%);对照组37例中切口感染10例(27.0%),术后12 h后腹胀者27例(73.0%),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者7例(18.9%);二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术尔泰具有抗炎,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和减少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7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及安全强度。方法:对75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为A、B、C3组。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D-二聚体浓度、抗凝血酶Ⅲ活度(AT-Ⅲ:C),并定时监测术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机械瓣置膜置换术后,INR控制于1.6~2.5范围,可保持D二聚体浓度,AT-Ⅲ: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55人次INR控制在1.6~2.5之间,有16人次轻微出血,3例未出现血栓形成。结论:广东局部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术后IRN控制在1.6~2.5范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对新冠疫苗的认知、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冠疫苗在居民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居民进行电话调查,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000份,居民新冠疫苗知晓率为83.60%(836/1 000),79.16%(547/691)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年龄≥40岁(OR = 0.524,95% CI: 0.291~0.943,P = 0.031)、未曾自费接种(OR = 1.456,95% CI: 1.030~2.059,P = 0.033)是影响居民疫苗知晓率的因素;女性(OR = 0.657,95% CI: 0.422~0.978,P = 0.038)、未曾自费接种(OR = 1.850,95% CI: 1.249~2.740,P = 0.002)是影响居民接种意愿的因素,疫苗无副作用(OR = 0.504,95% CI: 0.298~0.853,P = 0.011)和不清楚疫苗有效期(OR = 10.074,95% CI: 4.105~24.724,P = 0.031)是居民不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居民对新冠疫苗知晓度高、接种意愿强,但疫苗上市后立即接种的积极性低、认知尚匮乏,建议加强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6.
胰腺癌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和日本其病死率居全部肿瘤病死率的第四位,同时是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缺乏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指标,近年来胰腺癌诊治水平有显著提高,首发症状及...  相似文献   
77.
1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5月 ,我院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川芎嗪 ,治疗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 2 3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选择对象符合以下条件 :①受伤时均有颈部过伸而无牵张反射到过屈的过程 ;②入院时间在伤后一周以内 ;③受伤后均行X线和MRI检查 ,未发现有颈椎骨折、脱位现象 ,但存在脊髓水肿、挫伤。共 4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1 1 观察组 本组 2 3例 ,男性 18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8~72岁 ,平均年龄 4 6岁。酒后跌倒 8例 ;坠落伤 10例 ;乘车急刹车致伤 5例 ;伴有呼吸困难 5例。按Frankel…  相似文献   
78.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也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书写病历正在逐步被电子病历替代。电子病历又称计算机化病案记录,指病历的信息存储、处理、传输等主要采取数字形式。我国的“金卫工程”使医院信息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为电子病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左半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梗阻对左半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19例(C组),无梗阻症状左半结肠癌患者19例(B组),另随机选取健康献血员19例(A组),观察每一组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内毒素、TNF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内毒素、TNF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1)。结论:梗阻可能是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内毒素及TNF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28日汶川地震后收治的15名60岁以上老年伤员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和结果,并总结经验.结果 除1例87岁高龄伤员人院后4d因误吸死亡外,其余14名伤员获得成功救治,未发生伤情加重或死亡,且心理状况良好,均表现出对伤痛康复充满信心,现在生命体征平稳,身体状况及伤情较转入前明显改善.结论 地震伤后老年伤员的伤情复杂,常伴有严重的复合伤及内科并发症.多科室通力协作,全面、系统评估老年伤员全身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的心理干预和人文护理,是降低老年伤员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