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粒细胞肉瘤(GS)是一种罕见的髓系外肿瘤,主要由相对不成熟的髓系细胞构成,多伴发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罕见情况下,GS可发生在非AML患者,称为原发性GS,国内外仅见少数个案报道,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我科1例原发  相似文献   
52.
随重组DNA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本文从病毒载体的构建、靶细胞的选择、基因转移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概述了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概况、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8岁。主因乏力、发热、皮肤出血点1周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4℃,皮肤散在出血点,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检查血常规:WBC28.3×109/L,Hb84g/L,PLT31×109/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原粒加早幼粒85.2%,Auer小体较易见。来我院门诊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收住院。入院体检:T:37.8℃,P:76次/min,R:20次/min,BP:120/75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精神尚可,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尤以双下肢为重,颈部左侧可触及数个0.4cm×0.5cm大小…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诊断方面的重要性。方法 :针对 2 0例CLL患者 ,采用骨髓抽吸 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 ,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 :①骨髓活检切片增生度检出率为 10 0 % ,骨髓涂片检出率为 7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②切片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百分率略高于涂片 ;③ 85 %CLL患者伴有网状纤维增高 ,5 %CLL患者有胶原纤维增高。结论 :同步观察比常规涂片形态学观察的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ITP患者26例(ITP组),所有病例经临床和血液学检查符合ITP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冠心病、难治性高血压、严重糖尿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患者。选取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且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24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Jak3、p-Jak3 mRNA、Stat3、p-Stat3表达水平及AG490阻断剂的影响,以及IL-21 mRNA、IL-21细胞分泌量在1μmol/L DEX干预后及80μmol/LAG490阻断后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ITP患者组Jak3、p-Jak3 mRNA、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加入AG490阻断后,其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IL-21 mRNA、IL-21细胞分泌量在1μmol/L DEX干预后明显减低(P0.01),经80μmol/L AG490阻断后明显反馈上调(P0.01)。结论:ITP的发病与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IL-21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对ITP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6.
<正>患者,男性,45岁,已婚,因"恶心、纳差1个月余,发现肾功能异常1 d"于2018年8月3日入住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病史。患者于2018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干呕,纳差,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检查肝功能:球蛋白浓度为83.3 g/L。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胆汁返流。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后就诊于本院肾内科门诊,查肾功能:肌酐浓度为204.0μ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3+。腹部超声检查示:(1)肝小囊肿,左;(2)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3)双肾声像图所见,请结合实验室检查,弥漫性病变不除外;(4)脾、胰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遂以"急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a,ITP)与IL-21表达异常的相关性,同时探究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dose dexamethasone,HD-DXM)冲击治疗ITP的疗效是否与IL-21有关。方法:抽取26例初诊ITP患者及24例健康人的外周血1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血清及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IL-2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TP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IL-21,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测定发现,ITP患者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IL-21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3.07%vs 8.2%);ITP患者IL-21 mRNA(9.524±0.97)与健康对照组(3.701±0.60)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经HD-DEX治疗后IL-21 mRNA的比率值(5.87±1.2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ITP患者血清中IL-21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HD-DEX治疗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IL-4在治疗后含量却上调,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1的表达异常参与了ITP发病过程,地塞米松对ITP的疗效与下调IL-2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收集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例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治疗分CHOP方案组及L-AS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75.9%(P=0.045)。两组5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43.75%、61.54%(P=0.038)及18.8%、46.15%(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难治组7例经VDLP方案补救化疗后总有效率为71.3%。B组症状、临床分期及KPS评分可能对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结论:对于临床早期的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可以选择CHOP方案治疗,而中、晚期病例及CHOP方案治疗无效的病例,选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联合化疗结合放疗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K/T细胞瘤鼻型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10年4月行AHST治疗NK/T细胞淋巴瘤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VAEMMC+TBI预处理方案。结果:随访中位时间49月(15-120月),14例患者(93.3%)存活,其中无病存活13例(86.7%);2(13.3%)例复发:1例移植前为Ⅲ期PR,移植后7个月复发;1例Ⅳ期PR于移植后3个月复发并死亡。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K/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但对于Ⅲ、Ⅳ期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60.
1 临床资料 2005/2006我科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4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岁,病程0.5~4.5 a.2例主要表现活动迟缓、视物不清、呕吐等症状及神经系统病理征; 1例颈段以下运动、感觉功能消失,高位瘫痪; 1例双侧肋缘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DSS)依次为6, 5, 10, 12分,平均8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