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44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在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对测试性团注和对比剂追踪技术这两种确定延迟时间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测试性团注和对比剂追踪技术各扫描50例患者,分别测定每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开口上1.0 cm处升主动脉中心CT值,并选择横断位显示最佳期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种技术测定对比剂峰值及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测试性团注组动脉强化相对更均匀。结论两种技术均可作为确定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时间的方法,且有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2.
多层螺旋CT对房间隔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房间隔瘤(ASA)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瘤体膨出超过房间隔平面≥15mm或瘤基底部宽度≥15mm诊断ASA,回顾性分析9例ASA患者的CT表现。结果 8例瘤体突向右心房;6例位于卵圆窝水平。9例患者瘤体平均膨出15mm、瘤基底部平均宽度21mm。3例并发卵圆孔未闭及左向右分流。9例患者瘤体凹面及左心房内均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MSCT能直观显示房间隔膨出的形态、部位、大小及运动方式,可作为诊断ASA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43岁.突发发热、左侧胁腹痛,进行性加重,既往无类似症状,无腹部创伤、结缔组织病、血管炎、感染和炎症.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时约170/12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服用降压药.体检:体温38.5℃,血压150/9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脊肋角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其父3年前死于高血压脑出血.肾动脉CTA:左肾动脉开口位置略低于右肾动脉,左肾动脉中远段增粗,内见长约2.1 cm低密度线样影,将肾动脉分为真、假两腔,夹层延伸至左肾动脉前支起始处,前支腔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左肾中下部肾组织低灌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夹层和部分肾梗死.  相似文献   
24.
目的统计在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的发病率,并分析其CT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74例女性胸部CT图像,记录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并探讨其CT特征。结果共有19例(0.28%)在CT上发现乳癌病变,这些病变的CT特征包括:病灶外缘呈分叶状或毛刺征12例、病灶内含微小钙化点3例、腋窝淋巴结稍大3例;12例行增性扫描者强性化程度为20~60HU,强化高于40HU行有8例,其中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7例;另有3例在CT上漏诊。结论在胸部CT扫描时可能会偶然发现乳癌,必须注意观察乳腺的情况。提高对乳癌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对乳癌的早期诊断及提高生存质量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25.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和内腔的可视性.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8例患者的29个支架进行评价,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结果:29个支架中MSCT可显示26例的支架内腔;其余3个支架不能用于狭窄评价.可用于狭窄评价的支架只有20%~80%的腔径能被显示.MSCT显示22个支架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合的有20个;MSCT显示4个支架闭塞,均经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MSCT直接观察支架再狭窄存在局限性,但能较可靠地区分支架的开放和闭塞.  相似文献   
26.
毛定飚  吴昊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2012,27(3):274-278
房间隔的病变除了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主要包括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LHIS)和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等.以往诊断房间隔病变多采用超声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其分辨力足以详细观察房间隔,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甚至能了解房间隔病变在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笔者搜集一组典型房间隔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CT表现,旨在评价CT对本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nodule,SPN)被定义为肺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病变 ,胸片表现多为边缘锐利清晰 ,临床多无症状 ,不伴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其直径 <3cm。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为良性 ,恶性约占 40 % ,鉴别其良、恶性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 ,回顾SPN的CT研究进展情况。一、SPN的CT平扫表现早期对SPN的研究集中在CT的平扫表现。(一 )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位置、倍增时间 直径 >3cm的结节恶性率明显提高 ,部分结节有好发部位。结节的倍增时间以体积为准 ,如 2年内结节的体积保持不变 ,…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段。对17例直径小于30mm的肾脏占位患进行前瞻性的术前CT诊断与术后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在断层标本和常规平扫CT图像上,因肾动脉细小且位于肾静脉的下后方,故难以分辨肾动脉;在常规增强CT扫描中,肾动脉的显示率也仅48%。肾窦脂肪间隙清晰.与肾实质易于鉴别:肾静脉粗大且位于肾动脉前方,两在肾窦内有相似的分支分布,故可借肾窦和肾静脉长轴作标志确定肾段。即肾窦所在区域的肾实质为前、后肾段,肾窦以外的肾实质近上极为上段,近下极为下段;位于肾静脉长轴后内侧的肾实质为后段.位其前外侧为前段;前段仍借肾静脉长轴所在层面分为其上方的前上段和下方的前下段。本组17例肾脏占位病变术前CT定位、定性诊断与术后结果的CT一致率均达88%。结论 以肾窦和肾静脉代替肾动脉作标志划分肾段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用于小病灶的术前CT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29.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以及心肌血清酶和心肌结构蛋白变化。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继发的血栓形成,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分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引起心肌梗死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32排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伪影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存在伪影的CT冠状动脉图像,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缺陷或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58例CCTA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247段,存在伪影或技术缺陷有192段,占8.5%,其中轻度伪影145段(75.5%),中重度伪影或缺陷47段(24.5%)。伪影或技术缺陷的因素包括:心律不齐或心率过快原因伪影124段,屏气不佳原因伪影47段,没有把冠状动脉完全包在扫描范围以内原因伪影8段,其他原因伪影13段。结论32排双源CCTA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有心律不齐、心率过快和屏气不佳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