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多层CT面神经管MPR双斜位成像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CT各向同性容积数据,实现面神经管的MPR双斜位成像。方法:对50侧正常颞骨行多层CT横断位扫描,利用双斜位MPR技术,先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与面神经管鼓室段长轴平行,然后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再次调整参考线方向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长轴方向平行,重组出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计算面神经管成像成功率,并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比较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需要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32.85°±6.76°,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14.15°±9.02°;在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上,面神经管表现为“ㄟ”形,由前向后同时显示出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后膝部和乳突段;面神经管双斜位成像成功率为100%,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大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结论:多层CT双斜位MPR是显示面神经管的新方法,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对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管行程、管径、毗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评分,分析CT征象及评分对肺内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44例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图像,观察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所观察的CT征象包括磨玻璃结节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或者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微血管征、结节大小、结节内实性成分大小、随访变化等。分析CT征象及评分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用四格表卡方检验评价各CT征象预测病理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44例磨玻璃结节中,癌前病变21例、微浸润癌15例、炎性病变8例,原位癌评分1.5~9,平均4.3;微浸润癌评分1.5~9,平均5.4;炎症评分2~8,平均3.3。大部分CT征象灵敏度较高,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差。21例原位癌15例发现后行手术切除,5例分别随访3月、6月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1例随访5年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15例微浸润癌10例发现后行手术切除,3例分别随访3月、6月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2例分别随访22月、5年后轻度增大行手术切除;7例炎性结节随访后变小或者消失,1例随访3月后未见变化行手术切除。结论磨玻璃结节CT征象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差,随访观察对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3.
64层螺旋CT下肢静脉造影诊断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丽  柳澄  刘学静  王道平  黄杰  邓凯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281-1281,1286
患者女,15岁。生后见右下肢皮色呈紫红色改变,无搔痒不适,4年前右小腿无明显诱因出现静脉曲张;双下肢等长,双侧股动脉、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肢围测量:髌骨下缘下15cm处右侧肢围较对侧粗3cm,踝上10cm处右侧较对侧粗4cm。右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下肢静脉局限性狭窄,浅静脉曲张。X线平片:双下肢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软组织较对侧增粗,其内可见迂曲的浅静脉影。双下肢静脉CTV表现:右侧股静脉及静脉未见对比剂充盈,右大隐静脉较对侧明显增粗,小腿深静脉经增粗迂曲的穿静脉与大隐静脉相通;右侧下肢皮下脂…  相似文献   
94.
肺气肿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严重性在于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肺心病.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必须及时发现早期肺气肿和对中晚期肺气肿肺功能状况作出正确评估.本文总结了常规胸片、MRI和CT对肺气肿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在评估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指出螺旋CT呼吸两相肺容积的测定是评估肺功能的准确和敏感的手段之一,并且通过定量分析HRCT的CT值可以发现常规胸片难以显示的早期肺气肿.  相似文献   
95.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的CT-病理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及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本文分析72例颅底凹陷症及100例正常人的CT表现。结果:病理组单纯颅底凹陷症29例,伴寰枕融合者43例,寰枕高度小于31mm者32例,其中寰椎发育不良短小者13例,枕骨髁发育不良短小者24例,二者同时存在者6例;寰枕高度大于31mm者11例。寰枢椎脱位18例,其中枕骨髁发育不良短小者2例,合并寰椎发育不良短小者15例,仅一例脱位甚轻者为单纯颅底凹陷症。横韧带断裂11例,全部合并寰椎发育不良短小,齿状突凸入枕大孔者9例,均合并寰椎发育不良。结论:作者认为:单纯颅底凹陷症及颅底凹陷症合并枕骨髁发育不良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延、颈髓屈曲后弓并与小脑扁桃体相互挤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椎发育不良的病理机制为齿状突对脑干腹侧面的直接压迫及小脑扁桃体对脑干背侧面的压迫  相似文献   
96.
针刺足阳明胃经原穴合穴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配伍针刺足阳明胃经(ST)原穴与合穴后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原穴(冲阳,ST42)、合穴(足三里,ST36)后,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随机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10名针刺非穴位点作为对照组.以P<0.001,k≥30作为阈值,处理结果叠加到标准脑上显示.结果 试验组脑功能激活区有双侧颞上回(22区)、双侧缘上回(40区)、双侧小脑、双侧扣带回及扣带回峡(32区和30区)、双侧顶上小叶(7区);功能减低脑区有双侧眶回(11区)、双侧颞极(38区) 、右侧额下回(47区)、右侧枕颞内侧回(36区).对照组激活区包括颞上回、中央前回、扣带回、丘脑、岛叶、小脑等.对照组激活脑区的范围、信号强度及数量(12个)显著小于试验组(23个).结论 配伍刺激ST的原穴、合穴后,可以激活、降低属于"内脏脑"的不同脑区及躯体感觉区的7区,使之达到新的功能平衡而实现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97.
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南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梗阻引起的腹痛、肝功能障碍、腹水和下肢水肿及门静脉高压等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是肝后或肝上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的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及因此而导致的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系统的回流障碍^[1]。该病在我国并不少见。山东省为高发区,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使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40例被检查者分为两组,A组为采用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100ml、生理盐水30ml;B组为采用4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60ml、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速均为4ml/s,行胸部肺动脉同层动态扫描,计算肺动脉主干峰值时间(time to peak)、强化峰值(peak contrast enhaneement)以及强化CT值大于200HU起始时间(Tb200和持续时间(T200).结果:肺动脉主干到达峰值的时间,B组明显早于A组、强化峰值,B组明显高于A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T200及Tb200,两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中,使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99.
上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长期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作为诊断此病的  相似文献   
100.
双源CT在主动脉弓断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门控下低剂量扫描在主动脉弓断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主动脉弓断离患儿行DSCT门控下低剂量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扫描并进行胸部动脉血管重建,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2种检查方法 在3 d内完成.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行DSCT门控下低剂量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均成功完成,DSCT均诊断为主动脉弓断离,其中伴有室间隔缺损(VSD)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支气管动脉扩张2例.断离后降主动脉的血液来源于肺动脉8例、肋间动脉和头臂动脉1例.CDFI诊断主动脉弓断离7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缩窄1例,其中伴有VSD 9例、PDA 8例.5例断离后主动脉弓血液来源于肺动脉,1例断离后降主动脉的血液来源于肋间动脉及头臂动脉未能显示,1例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与手术结果 对照:DSCT诊断准确率为94.12%(32/34处),CDFI诊断准确率为82.35%(28/34 处).结论 DSCT是诊断主动脉弓断离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