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283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739篇
预防医学   38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13篇
  4篇
中国医学   288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d孕鼠进行BMSCs和皮层神经元培养。培养第5天的皮层神经元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BMSCs培养液组(OGD+CM组),神经元OGD后培养基更换为BMSCs培养液(CM)继续培养;OGD+CM+LY294002组及OGD+LY294002组,以上2组分别加入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各组培养12 h后分别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各组培养2 h后分别检测AKT、pAKT(Ser473)、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量,在培养48 h后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GD培养后的神经元突起断裂、缩短、溶解,线粒体、内质网细胞器肿胀。OGD+LY294002组、OGD+CM组分别与OGD组相比,OGD+LY294002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3.679,P=0.021;t=2.938,P=0.042),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4.733,P=0.009);OGD+CM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升高(t=6.630,P=0.003;t=3.288,P=0.030),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降低(t=3.454,P=0.026)。与OGD+CM组相比,OGD+CM+LY294002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 蛋白表达降低(t=14.255,P=0.000;t=3.872,P=0.018),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6.699,P=0.003)。结论:BMSCs对OGD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道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20.01.30~2020.02.02期间我市新冠集中收治点收治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中医辨证施治,以清肺排毒汤为基础加减治疗,西医以综合治疗(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对结果总结分析。结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13例新冠患者发热、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咽痛、鼻塞流涕)、消化道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及心理状态(失眠、焦虑烦躁)均消失或明显改善,影像学改善,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普通型新型冠状肺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84.
疼痛是由现有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属于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是癌症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癌症患者最害怕且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文献[1]指出,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疼痛,其中约1/3为重度疼痛。疼痛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积极规范地治疗和管理癌性疼痛,对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现本文将癌性疼痛的中西医认识与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AG)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纳入经胃镜检查确诊为NUD及NAG患者共2 403例,其中2008年1 042例,2012年1 361例。将NAG患者分为非糜烂性胃炎(NEG)、平坦糜烂性胃炎(FEG)及隆起糜烂性胃炎(REG)三组。所有患者以ASSURE快速血清学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状态。结果 4年后H.pylori现症感染总体检出率显著下降(35.1%vs 24.8%,P0.01),在NUD、所有NAG患者及FEG患者中均显著下降(P0.05)。H.pylori现症感染检出率FEG患者明显高于同期REG、NEG、NUD患者(P0.05)。REG患者与同期NEG、NU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后FEG、REG患者H.pylori既往感染率明显升高(FEG:3.5%vs 10.8%,REG:5.2%vs 12.9%,P0.05)。结论 2008年至2012年成都地区NUD及NAG患者H.pylori现症感染率显著下降,FEG、REG H.pylori既往感染率明显升高。NAG患者中可能FEG与H.pylori感染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6.
<正>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临床使用肝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由抗血小板4因子-肝素复合物(PF4-H)抗体所介导的高血栓风险性疾病[1,2]。约占所有接受肝素患者的0.5%~5.0%,HIT相关性病死率高达5%~10%[2]。对于HIT患者,一方面血小板计数较低,出血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处于高凝高血栓风险状态,需要积极抗凝,预防血栓形成[3],这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诊疗困惑。现将我院诊治HIT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建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LVA),并评价其在布鲁杆菌菌株鉴定及流行病溯源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MLVA方法,对16株羊种菌、22株牛种菌、21株猪种菌和10株犬种菌株进行分析,使用BioNumerics(Version 5.0),对16个位点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式用平均连锁聚类法(UPGMA).计算每个位点的差异指数,菌株的基因型通过MLVA2010数据库确定.结果 使用MLVA方法,通过Bruce06、Bruce08、Bruce11、Bruce12、Bruce42、Bruce43、Bruce45、Bruce55共8个位点可以区分布鲁杆菌的种;通过Bruce04、Bruce07、Bruce09、Bruce 16、Bruce30共5个位点可以对菌株进行溯源,确定菌株流行病学相关性.结论 MLVA技术是一种分辨率高且易于在省级疾病防控系统监测实验室使用的标准化分型技术,可以加强布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8.
杨杰  张毓青  姚希 《山东医药》2012,52(28):75-77
目的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患者行胆肠吻合术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分析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南开医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行胆肠吻合术的120例(其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0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90例)及同期行EST的640例胆道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589例,随访率77.5%,随访时间为6个月~3 a,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38.1%(8/21),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7.1%(5/70),EST为2.0%( 10/498).结论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简便易行,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多、身体状况差的患者,但远期胆道感染率高;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灵活自如,适用于高位胆道梗阻,远期感染率低;E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证广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艟管下端病变,术后远期胆道感染率低,可替代大多数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再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操作要点。方法:23例复发患者中,1例行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融合手术治疗,22例采用微创后入路椎板开窗、椎管探查术治疗,采用Nokana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游离髓核未取净或残留髓核再突出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占44%。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术作为再手术的治疗方法,优良率达8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只要不出现椎管内广泛粘连或腰椎失稳、滑脱,小切口椎板开窗是理想的再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2006-2012年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术后发生再出血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死亡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