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1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原发性后颅凹肿瘤发生瘤卒中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国内外均有报告,但术前由于作脑室外引流引起瘤卒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国内尚未见报告。作者最近连遇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烯醇化酶(enolose)是糖酵解途径中提供能量的酶,它催化2-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自然界中有着广泛的分布。哺乳类动物组织中的烯醇化酶以三种亚基型存在,免疫学上定义为α、β、γ亚基,分布各异。1965年Moore使用DEAE-纤维素层析与淀粉凝胶电泳相结合的方法在神经组织中发现了二种高酸性的蛋白:14-3-2蛋白和S-100蛋白。前者即为后来认定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lic Enolase简称NSE)。因其组织特异性及与神经组织和相关肿瘤的发生、分展及  相似文献   
13.
抗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杂交瘤技术建立以来,抗各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McAb)陆续建立。对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脑胶质瘤McAb除国外有少量报道外,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我国第一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44为抗原,制备了抗人脑胶质瘤McAb。应用SHG-44完整细胞免疫BaLb/C小鼠,经加强免疫后,第4天取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融合,96孔培养板232个孔中,93孔出现杂交瘤细胞克隆。经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4.
10-羟基癸烯酸抗裸小鼠人脑胶质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室建立的裸小鼠人脑胶质瘤模型,对10-羟基癸烯酸抗肿瘤活性作了初步研究。肿瘤组织浸泡和双盲法口服治疗肿瘤的实验结果均提示该药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3年12月至1984年8月我院经蝶窦显微手术的19例进行分析,讨论垂体微腺瘤、鞍内微小颅咽管瘤、空蝶鞍的诊断、手术指征及手术操作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19~61岁,平均39岁。病程3  相似文献   
16.
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抢救各种颅内疾病产生的严重脑水肿是脑外科医生常用的最后措施。颅骨修补手术本身比较容易,而接受手术的病人大多已脱险,所以医生对于此手术的关心不够,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作者对去大骨瓣减压后皮肤凹陷时的脑功能,颅骨  相似文献   
17.
以本研究室建立的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二株恒定地分泌抗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Z—38,SZ—39。 应用ELISA及免疫荧光法测定了该两株单抗与20种肿瘤细胞系,7种正常人体细胞,12种颅内肿瘤及12种正常人体组织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单抗SZ—38,SZ—39主要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细胞,其识别胶质瘤相关抗原可能为一种神经外胚层肿瘤抗原。 经用免疫沉淀及免疫转移电冰鉴定McAb SZ—38,SZ—39识别抗原分别为胶质瘤细胞表面Mw47,000Mw180,000的单链糖蛋白。  相似文献   
18.
丘脑血肿及超早期手术动物实验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成犬15只,以自家凝固血1ml 注入丘脑内制成丘脑血肿模型。3小时后用尿激酶溶解后吸除注入的凝固血而达到超早期手术的目的。血肿制作前、后分别测定了局部脑血流、PaCO_2和颅内压的变化,并观察了血肿对周围脑结构造成的占位作用。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这一模型的制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丘脑出血急性期病理生理改变及其超早期手术的作用,将提供一种比较简单、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9.
1965年Moore自牛脑分离出一种高度酸性蛋自质,因其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可溶,故命名为S-100蛋白(S代表可溶的,100指硫酸铵的饱和度)。这种蛋白质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另一方面,它广泛分布于爬虫类到哺乳类已研究过的各种动物脑以及人脑中。因其具有高度神经组织特异性和无种属特异性,故而推测它与神经系统的特异功能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0.
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预防血管痉挛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61例中,颈内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出血后3天内手术者38例,4~6天内手术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必例,死亡6例。术中采取清除脑池内血块,罂粟碱冲洗脑池同时行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静脉投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以及去骨瓣减压等,对于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