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扩大供肾标准的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亲属活体肾移植274例的临床资料,按供者情况分为扩大供者标准(供者年龄≥60岁、肾脏解剖结构/功能异常)组(66例)和标准供者组(208例).扩大标准组供者年龄≥60岁36例,其中合并肾囊肿6例,合并肾结石1例;肾囊肿22例,囊肿直径4~40 mm;肾结石4例,结石直径3 ~~6 mm;术侧肾小球滤过率(GFR) <35 ml/min 4例.统计学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7d,l、3、6、12个月血清SCr值、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3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扩大标准组及标准供者组受者术后3、7d血清SCr值分别为(242.7±132.2)、( 185.6±148.4) μmol/L和(156.7±86.8)、( 122.2±136.8) μmol/L,两组受者第3天与第7天SC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者术后1、3、6、12个月血SCr、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DGF发生率,1、3年人/肾存活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健康高龄、直径<40 mm供肾囊肿仍可考虑作为亲属肾移植供者;低GFR应结合供者年龄、供受者体表面积比、供受者体质量比、可通过外科处理纠正等方面综合考虑;供肾结石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弧刃针刀松解联合封闭、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弧刃针刀松解联合封闭疗法及颈椎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联合颈椎功能锻炼疗法治疗,对两组病患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和疗效有效性评估。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61%及97.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9%和8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还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弧刃针刀松解联合封闭疗法及颈椎功能锻炼均明显优于封闭疗法联合颈椎功能锻炼疗法治疗,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随访3~24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肿瘤缩小的程度。结果:60例均完成子宫肌瘤栓塞。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双侧子宫动脉供血56例,其中以一侧供血为主38例,另4例肌瘤较小为一侧单纯供血。栓塞后6个月复查B超或/和MRI,60例中治愈5例,显效44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与常规辅助化疗相比具有诸多优势,现综述近年来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在“三化”管理模式前后的临床效果,摸索适合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河源市辖区内35岁以上长驻居民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2563例,研究“三化”管理3年后患者的规律运动、吸烟、每日食盐量、规律服药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情况变化。结果:经过3年“三化”管理后,患者在控制血压、血脂以及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干预前,高血压的控制率由15.0%增加到47.2%,健康知晓率由40.0%增加到49.0%,LDL-C由(2.89±0.85)mmol/L降低到(2.43±0.65)mmol/L,HDL-C由(1.39±0.27) mmol/L增加到(1.52±0.28)mmol/L,效果显著。结论:采取“三化”管理模式的患者,能明显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平稳,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6.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施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9例DCIS患者资料,对手术方式、年龄、肿瘤直径、ER/PR状态、HER-2状态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19例DCIS患者中48例接受保乳手术治疗,71例接受乳房全切治疗。随访7~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乳房全切组胸壁复发1例,保乳组无同侧乳房内肿瘤复发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4)。全切组远处转移2例,保乳组远处转移1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383)。保乳组和全切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100%、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5)。单因素分析最示年龄≤40岁是出现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P =0.035),但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其为独立影响因素(P =0.086)。结论 乳腺DCIS患者实施保乳或乳房全切,其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7.
背景: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采用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8例移植后5例肾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出初步诊断,其中5例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分别随访6,8,20,36,40个月,1例出现再狭窄,随访血肌酐维持在130~160μmol/L之间,其余4例移植肾狭窄无复发,随访血肌酐均正常。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经动脉鞘放入支架释放系统释放带膜支架后动脉瘤消失,目前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5d后血肌酐降至210μmol/L,此后患者血肌酐维持在200~250μmol/L。8例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说明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治疗可选用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10例中位随访时间达10.5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与全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AA纯合突变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显著低于GA和GG基因型者(66.7%:95.4%,P=0.03);而Fas-670基因多态性与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Fas-1377和Fas-670基因的多态性与患者的5年OS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在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Fas-1377基因多态具有潜在的预后价值,携带Fas-1377 AA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Sipa1-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541例对照组健康人群Sipa1-545基因多态,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570例乳腺癌患者中,Sipal-545(C/T)基因多态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野生型C/C49.1%(280/570)、杂合型C/T 41.6%(237/570)、突变型T/T 9.3%(53/570);在541例健康对照人群中Sipa1-545基因多态分布频率为:C/C型47.1%(255/541)、C/T型42.1%(228/541)、T/T型10.7%(58/541).Sipa1-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后OR=0.82,95%CI:0.52~1.28,P=0.37).且Sipa1-545基因多态与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状态、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状态等均无显著相关性.但Sipa1-545基因多态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Sipa1-545 T/T纯合突变型患者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T杂合型和C/C纯合野生型患者(50.0% vs 31.9% or28.6%,P=0.014).结论:Sipa1-545基因多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是携带Sipa1-545T/T者可能更具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超声和磁共振扫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疾病50例分别行超声检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符合病理结果的准确率为93.5%;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符合病理结果的准确率为66.3%。磁共振检查的病理准确率虽不及超声,但敏感性较高。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液供应情况,而超声对乳腺囊性病变、增生及肿物优于磁共振,磁共振对乳腺疾病血供,较小结节分布及周围组织关系的整体观优于超声。结论:超声和磁共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各有所长,如两者结合,可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