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R-R时相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在不同心率、不同冠状动脉分支最佳重建R—R时相特点。材料和方法:根据心率将89例患者分为四组:A组,心率〈60次/min;B组,心率60—69次/min;C组,心率70—79次/min;D组,心率≥80次/min。行16层螺旋CT,0.4s/周扫描,以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10%一90%R—R时相的横断面图像,再进行冠状动脉容积重建,分析不同心率、不同R—R时相冠状动脉各支图像质量。结果:不同的心率冠状动脉各支最佳重建时相不同。A、B组最佳重建窗较宽,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大多能在70%和80%R—R时相获得最佳显像;C组LCX最佳重建时相在50%或80%。RCA最佳重建时相在40%-50%,LAD在80%;D组最佳重建窗较窄,RCA、LCX最佳重建时相均在50%,LAD在40%-90%R—R时相得分差异不明显。结论:以0.钆伺的16层螺旋CT冠脉显像,根据心率不同选择重建时相。有助于获得较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动脉内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无明确血管闭塞者,在可疑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注入尿激酶50万U,有血管闭塞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并对患者进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评估及评定溶栓后14d、3个月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结果 脑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7例,血管闭塞31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2例.溶栓前31例血管闭塞患者TIMI分级为0~1级,溶栓后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8例,闭塞血管再通率为90.32%.7例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患者结果良好,10例血管闭塞治疗后完全再通者MRS 1级,18例部分再通者8例患者MRS 1级,6例 MRS 2级,2例MRS 3级,死亡2例,3例闭塞血管无再通者MRS 2级.2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动脉内溶栓治疗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胀痛不适1年余,伴反酸,呈间断性,近半月来腹胀加重,平卧后呼吸费力。查体:右中上腹部触及不规则肿块,质地较韧,囊实感,边界清,较为固定,无触痛,叩诊实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对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建模分析,以期构建一种效能最高的胶质瘤术前分级预测模型,为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术前分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临床罕见的脾脏原发淋巴瘤(PS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原发淋巴瘤3例,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CT表现为多发肿块型2例,巨块型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7岁。结论PSLCT表现较具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依靠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应用3.0T三维磁共振波谱(3D MRS)研究前列腺外周带T2低信号的代谢变化特点,并探讨其对外周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分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2组:前者12例;后者14例,其中包括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4例。依据T2低信号区设定外周带感兴趣区,利用多体素三维磁共振波谱分析(3D MRS)测定各兴趣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并比较两组(Cho+Cre)/Cit比值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平均值为1.95±0.45,前列腺良性病变组(Cho+Cre)/Cit平均值为0.6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MRS能定量评价外周带T2信号减低的代谢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5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35例病人中,支气管扩张症29例,肺结核6例。栓塞靶血管39支,其中栓塞1支者31例,栓塞2支者4例(1例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同时供血)。结果35例患者于栓塞治疗后,获得即刻止血效果,止血成功率达100%。经2-7年的随访,32例未复发,3例于栓塞术后分别5个月、10个月、18个月又出现咯血,行第2次介入治疗.栓塞材料由明胶海绵改为PVA颗粒,明胶海绵+真丝线段栓塞,随访4年后无再次咯血。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相似文献   
38.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指甲被挤掉的意外事故发生。更多的时候,是因意外而发生的指甲缝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39.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6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其中1例伴微小动脉瘤。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F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胸部大血管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胸部大血管急诊病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胸部大血管急症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中央型肺栓塞10例,夹层动脉瘤12例,动脉瘤2例,多发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狭窄1例。二维图像(多平面容积重建及曲面重建)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仿真内窥镜可以判断肺动脉内栓子与血管壁关系、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胸部大血管急诊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