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131.6±10.3)rag/d]36例,利培酮组[(5.9±1.3)mg/d]36例,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12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显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0.0%、77.8%与47.3%、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乃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齐拉西酮组为47.2%(17/36)、利培酮组为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血脂增高、高泌乳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2.
结缔组织病(CTD)与肝脏关系密切。CTD可以累及肝脏并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也可以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ALD)。此外,治疗CTD的药物也可以引起肝脏损伤或激活乙型肝炎病毒。需要注意的是,ALD可出现CTD相关的自身抗体阳性,而无CTD的其他表现;反之亦然。因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综合分析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患者60例,均给予溶栓和抗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38例,右束支传到阻滞11例,S1QⅢTⅢ25例,TV1-V3倒置16例,TV1-V6倒置8例,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消失38例,右束支传到阻滞消失8例,S1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与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肺栓塞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李淑香  王民  王宇 《肝博士》2021,(1):49-50
病例分享: 老沈,酒肝患者,55岁,长期饮酒已经有30多年了.5年前因自觉肝区不适,在医院检查腹部CT时发现肝硬化,当时没有引起重视.4年前,开始出现大便发黑,检查肝功能提示ALT、AST都正常,ALT<AST,GGT升高92U/L,但ALB、CHE都小于正常范围,凝血功能PTA也小于正常值,住院输血、药物治疗后就好些...  相似文献   
25.
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易引起血管栓塞。其中肢体血管大多都需手术治疗,或取出血栓,或截肢,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甚至终身致残。我们采用动脉内给药(尿激酶)溶栓治疗两例上肢动脉栓塞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病历介绍例1:患者男性56岁,主诉因心慌,胸闷2年,加重10天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收入院。心脏B超示左房增大,左房附壁血栓,心电监护示短阵心房纤颤发作,给予乙胺碘联酮及抗凝治疗。于6月15日5时许,患者感左上肢发凉,指端麻木,约2~3个小时发凉部位由上而下局限于左手,伴指端疼痛、麻木。查…  相似文献   
26.
3岁儿童唾液缓冲能力与龋病活跃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DentobuffStuip法,试制出唾液缓冲能力试纸条,并检测了150名3岁儿童。结果:唾液缓冲能力与患龋率、龋均明显呈反比;龋病活跃性预测为73%,灵敏度63%,特异度82%。说明唾液缓冲能力可较好地反映龋病易感倾向,但要获得理想的预测值,还需结合多种龋病活跃性试验。该唾液缓冲能力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于临床开展龋病活跃性预测。  相似文献   
27.
雌二醇(E2)在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包含所有能够在乳腺癌局部组织中合成E2的酶,包括芳香化酶、硫酸酯酶和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家族,它们利用血液中的前体物质(DHEA和DHEA-s)合成E2.芳香化酶和硫酸酯酶分别催化雄烯二酮和硫酸雌酮转化为雌酮(E1),而17β-HSD家族则在E1和E2相互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17β-HSD酶家族是雌激素和雄激素活化与灭活的关键酶,也是性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后步骤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 5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加综合康复;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分别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评定.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减分率分别为82.06%和30.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4.61,P<0.01);MMSE评定总分康复组治疗后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协助治疗作用,改善认知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尿潴留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方法对32例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尿潴留,且其它物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采用针刺中极、水道(双侧)治疗,观察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针刺治疗尿潴留的总有效率为87.5%,多在30分钟内起效.结论针刺治疗尿潴留方法简便易行,疗效较好,无副作用,值得在精神科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