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03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是碳酸脱水酶抑制剂。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快速和灵敏的HPLC法定量测定人血浆中乙酰唑胺的方法 ,UV检测 ,用单一抽提步骤分离并定量人血浆中的乙酰唑胺 ,样品制备仅需蛋白沉淀 ,不需蒸发 ,乙酰唑胺和氢氯噻嗪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6 .8和 9.0min ,血浆中乙酰唑胺的校正曲线浓度在 0~ 4 0mg·L- 1范围内呈直线相关 ,平均回收率为 (91.9± 3.5 ) % ,检出限为 5 μg·L- 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 12 %。化学品 乙酰唑胺 ,氢氯噻嗪 ,口服片剂每片含2 5 0mg乙酰唑胺和以下无效成分∶阿维塞尔 (av…  相似文献   
92.
自 1999年以来 ,我们应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鼻背瘢痕挛缩 ,获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 2例 ,女 4例。年龄 2 0~ 31岁。烧伤 4例 ,开水烫伤 2例。其中面部增生性瘢痕 4例 ,萎缩性瘢痕 2例 ;下眼睑外翻 3例 ;口角畸形 2例 ;鼻孔狭窄 2例 ;鼻孔外露 4例。均应用左侧上臂内侧扩张皮瓣。手术分二期进行 第一期 :局部浸润麻醉下 ,在左上臂外侧切开 4~ 6 cm,紧贴深筋膜浅层向臂内侧分离 ,形成包括整个臂内侧区域之囊腔 :上达腋窝下 4 cm,下至肘横纹上 5 cm,前后界为臂前后正中线。止血后置入 6 0 0 ml皮肤扩张器一…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上海市健康女性骨密度 (BMD)参考值数据库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女性 2 111例 ,为上海市区的居民 ,汉族 ,年龄 2 0~ 84岁 ,分为13组。研究对象均详细填写健康调查表格 ,排除因继发性骨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以及一些特殊职业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 (HologicQDR - 2 0 0 0型 )测定所有对象的腰椎 (L1 - 4)、股骨颈 (Neck)、大转子 (Troch)、粗隆间 (Inter)及Ward’s三角区部位的BMD值。结果 峰值骨量 (PBM)出现的年龄段如下 :腰椎为 30~ 34岁 ,股骨近端为 2 0~ 2 4岁。此后 ,随年龄增长而BMD值下降 ,但在 4 0~ 4 4岁时BMD值均有较明显回升 (但低于各部位峰值 ) ,呈“沟壑状”。绝经后妇女在绝经后头 10年及 2 6~30年时有两个骨量快速丢失期 ,前者见于腰椎和股骨上端 ,年丢失率为 1 4 %~ 3 2 % ,后者仅见于股骨上端 ,年丢失率为 1 1%~ 1 4 %。腰椎部位BMD值在 75~ 79岁组略有回升。各部位骨量累积丢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 80岁时 ,各部位的骨量累积丢失为 2 8%~ 5 8% (比PBM)。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在腰椎和Ward’s两部位最高 ,在 6 0~ 6 4岁组分别达 4 8%和 4 3% (以WHO诊断标准 ,T score<2 5SD)。 75岁以后 ,Ward’s部位检出率达 83%。结论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总结胰腺钩突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措施.方法 对10例胰腺钩突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7例联合PV、SMV切除,3例行经典的Whipple手术.7例联合血管切除术中,5例切除静脉干长度为2.0~4.2cm,直接对端吻合成功,2例行受浸润血管侧壁切除修补术.门脉阻断时间最长40min,最短8min,未同时阻断SMA.结果 联合PV、SMV切除的7例中,有1例术后3d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未行脾静脉与SMV吻合者,术后出现大量乳糜样腹水,经治疗40d痊愈,术后存活20个月,余5例术后生存13~29个月.末联合静脉切除的3例中,2例分别存活13个月.14个月,1例已存活11.5个月至今健在,无癌肿复发.结论 胰腺钩突肿瘤具有缺乏早期症状和邻近血管早期受侵两个特点;门脉浸润不是根治手术禁忌证;联合PV、SMV切除4~5cm以内直接对端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李森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3):195-195
目前,胆囊切除术术式中,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有利弊。我院开展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既具有传统胆囊切除术的直观、操作灵活等优点,又兼具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病员恢复迅速的优势。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2月53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79例,女341例。年龄25~85岁。慢性胆囊炎50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5例,胆囊息肉1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指背旗形皮瓣的血供方式,对20只成人手标本行细致的解剖学观测。结果:①手指背侧的皮肤主要由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供应,指背动脉短小,只参与指背近节皮肤的血液供应。②手指背侧的静脉系统丰富,常吻合成网,在远侧、近侧指间关节及近节指中份形成第一、二、三级静脉弓。③第三级静脉弓粗大,近侧弯向指根部形成桡、尺侧指背静脉干,注入手背静脉网。④桡、尺侧静脉干之间的区域,几乎无静脉可见,可称为指背的“乏静脉区”。⑤静脉干至指中轴线的距离,在指背近节中份平面为4.1±0.1mm,掌指关节平面为5.2±0.2mm。由此对指背旗形皮瓣的解剖特点、设计原则及存活机理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
自1988年以来,我们试配制复方二甲基亚砜液治疗烧伤后耳软骨膜炎26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6例(其中1例为双耳,余为单耳),年龄在23—48岁之间,烧伤为中小面积,多为深Ⅱ°,一般在伤后7—10天出现前躯症状即应用该药液,连续9—16天,创面炎症消退愈合,尚无1例残留明显小耳畸形。药液配制及治疗方法:将二甲基亚砜液稀释成30—50%的浓度,每100ml 溶液中加入氯霉素1.0g,地塞米松0.02g,待溶解后备用。当烧伤耳廓出现较多浓性分泌物、肿胀等软骨膜炎征象时,即用备好的  相似文献   
98.
尿道下裂患者SRD5A2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RD5A2基因在尿道下裂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9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SRD5A2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结果 96例中有14例发现了8种突变,5种错义突变,1种同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移码突变。分别位于第1、4、5外显子。其中Gln6stop,His232His,Phe234Leu及移码突变没有报道过。结论 第4外显子是突变发生的热点区域,约1/10尿道下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RD5A2基因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讨"室早"一日内的变化与交感神经之关系.用Holter记录24小时之心电图,并观察每6小时尿中儿荼酚胺(CA)的排泄量与"室早"出现之频率,以及根据"室早"在一日内的变化分为类型.  相似文献   
100.
乙状窦后入路内窥镜舌咽神经切断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在内窥镜视频监视下进行桥脑小脑角区舌咽神经切断术的可行性和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9例舌咽神经痛者年龄38~65岁,病程6月至5年。采用4mm直径硬质内窥镜乙状窦后进入桥脑小脑角找到颈静脉孔及舌咽、迷走神经,切断舌咽神经,必要时再同时切断迷走神经最上1~2束纤维。结果 术后观察2~5年无疼痛复发,虽有术侧软腭运动及咽反射减弱,8例均无不适感,仅1例感术侧咽部干燥。无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结论 内窥镜下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具有独到的优势,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