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0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118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3年3月-1999年3月经血或骨髓培养证实的130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与同期随机抽取的130例社会感染败血症进行比较;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对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住院时间>3周、侵入性操作、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应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等5项是医院感染败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要严密监测有无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插用导尿管及其他插管;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谨慎应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均可减少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在对20套青少年脊柱骨标本进行科研测量时,发现一例较罕见的双侧存在椎动脉骨桥的寰椎(见图1),文献报道其出现率仅1.50%[1].左侧存在完整的椎动脉骨桥,右侧不完整,形成椎动脉沟环.经文献检索临床上椎动脉沟环的出现常会引起椎动脉狭窄、弯曲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2].因此,寰椎骨标本的椎动脉骨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病历介绍 患者 男、18岁,学生,住院号101528。因右上腹疼痛、呕吐4天,意识障碍2天于1985年1月25日收住神经内科。 患者于1月20日突感右上腹隐痛,逐渐加重,2h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出物为胃内容物。在当地按急性胃炎处理未能改善症状;翌日出现腹胀,1月23日夜出现烦燥不安,语言错乱。脑脊液(CSF)化验:外观清,潘氏(±),糖2.78mmol/L,有核细胞0.011×10~9/L。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给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恶心、呕吐停止。1月24日中午神志不清,二便失禁,遂转我院诊治。发病前两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不嗜酒,未到过血吸虫流行区。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总结女性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合并漏尿的诊治经验. 方法 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漏尿女童25例.年龄2~12岁,平均7岁.右侧15例、左侧10例,其中双侧重复肾仅1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均因会阴部漏尿并外阴痒痛就诊,经查体、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重复肾重度积水无功能4例,重复肾存在分泌功能21例.无功能重复肾4例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余21例行重复输尿管下段膀胱再植术. 结果 25例手术均成功,无漏尿及输尿管残端综合征发生.4例重复肾切除者术后12个月IVU显示患侧残肾形态及功能正常,21例重复输尿管膀胱再植者术后3个月膀胱造影显示再植输尿管无反流20例,12个月复查IVU息侧肾脏及重复肾形态功能良好;1例术后6个月重复肾积水加重,功能丧失,再次手术切除重复肾及输尿管. 结论 B超、IVU、MRU是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合并漏尿的重要手段,螺旋CT多维成像能清晰显示患肾及重肾输尿管结构及其走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术前应着重了解重复肾功能、输尿管形态及走向.手术方式应以解除梗阻、解决漏尿及保护患肾及重复肾功能为原则.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菌毒炎并治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菌毒炎组、对照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菌毒炎组腹腔注射抗生素、血必净注射液,凉膈散煎剂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杀死大鼠后用芯片检测肝基因,筛选差异基因,查询功能并分类。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的已知基因48个,其中免疫相关基因7个。结论:菌毒炎并治法对于脓毒症大鼠的改善可能与其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6.
Poncet综合征误诊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加强对Poncet综合征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误诊的40例Ponce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率高达66.6%,主要误 为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热,结论 误诊原因是对结核杆菌的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联系认识不足,忽视结节性红斑,Bazin硬红斑,其它风湿病与本病并存,如能注重病史采集答一面体检,注意结核菌L型变异,将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7.
崔有斌  李志军 《天津医药》1999,27(4):239-239
胸廓内动脉或称内乳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损伤多见于锐器性外伤,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以伴心肺损伤多见。自1986年至1996年,我院共收治IMA损伤患者11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予以分析和讨论,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1例均为男性。年龄18一50岁,平均32.5岁。右侧IMA损伤7例,左侧4例。其中9例以第3或第4肋间为外伤入口。同时伴心肺损伤10例,腹部损伤7例,肢体损伤4例,仅1例为单纯性IMA损伤。 2辅助检查伤后就诊时间15分至1小时,就诊后均经胸部试穿证明有血胸存在。10例摄胸部X线片,中等量血胸6例,少量…  相似文献   
98.
炎症与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静  李志军  张万祥  陈洁 《天津医药》2002,30(12):738-740,F003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与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大耳白兔高脂饲料喂7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分3组,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组(A组),西医序贯治疗组(B)和常规治疗组(C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6h,A组依顺序给予阿斯匹林,硝酸异山梨酯、低分子肝素钙、降纤酶、参麦注射液及神农33注射液治疗;B 组除不用参麦注射液及神农33注射液,余同A组;C组除不同降纤酶,余同B组。观察给药前及其后的6h和72h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血清IL-6,sICAM-1,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心肌缺血6h升高,在心肌缺血72h显著性升高,普通病理和电镜显示A组疗效最佳,B组次之,C组较差。A组和B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C组显著性改善。结论:IL-6, sICAM-1等炎性介质参与了UCAD的发生发展进程,提示UCAD的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性,48岁.左侧腰部疼痛20余天,20天前因有无明显原因左肾区胀痛不适,活动后加重,伴低热,严重影响活动入院.查体:血压175/100mmHg,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未见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扪及.左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白细胞略增高,Hb130g/L,血小板正常,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00.
胸廓内动脉或称内乳动脉(internalmammaryartery)损伤多见于锐器性外伤,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以心肺损伤最为多见。自1986~1996年,我们共收治胸廓内动脉损伤41例。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探讨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