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IV型胶原(C—IV)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糖尿病苯那普利(10mg/kg)治疗组(DB组)。8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MMP-2、TIMP-2及C—IV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肾小球MMP-2蛋白、mRNA的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TIMp-2及C—IV蛋白、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糖尿病。肾病(DN)典型的病理改变。DB组MMP-2蛋白、mRNA较DM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TIMP-2和C—IV表达较DM组明显降低(P〈0.01),病理改变好转。结论苯那普利可能通过逆转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MP-2、TIMP-2的表达,降低C—IV的堆积,对糖尿病肾病(DN)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是糖尿病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达40%~70%[1],是内科急诊处理的重大课题。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诊治的10例DNHS病例,复习病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在48~78岁,平均68岁,其中60岁以上7例,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6例,均为Ⅱ型糖尿病。12 诱发因素 其中感染5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1例,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2例,皮肤痈疖感染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败血症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脑血管意外诱发2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脑出血1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肠腔分流术、脾肾分流术及Phemister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PVCT)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例PVC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肠腔分流术18例(包括肠腔侧侧分流术12例、肠腔端侧分流术4例,肠腔自体血管架桥术2例);脾肾分流术与Phemister术各3例。结果门诊随访时间平均38(3~108)个月,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肝功能、血氨正常。术后1年内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2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者11例(肠腔分流术后10例、Phemister术后1例);轻度静脉曲张7例(肠腔分流术后3例、脾肾分流术后2例、Phemister术后2例);中度静脉曲张4例(肠腔分流术后3例、脾肾分流术后1例)。术后1年内行门静脉系统CT重建者5例,均为肠腔分流术后患者,显示肠腔吻合口通畅3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大口径门体分流术(肠腔分流)是治疗PVCT、预防PVCT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85.
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9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加强术后管理.结果9侧患者均无并发症,恢复快.结论正确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6.
生长抑素Ⅱ型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生长抑素Ⅱ型受体 (SSTR2 )mRNA在大肠癌标本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 36例大肠癌患者于术后立即取其手术切除之正常大肠粘膜 (距肿瘤 10cm以上 )、癌旁粘膜 (距肿瘤 2cm以内 )、肿瘤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标本共 135份 ,采用RT PCR法检测其SSTR2mRNA的表达 ,并比较不同组织之间SSTR2mRNA表达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癌旁粘膜、肿瘤组织以及无肿瘤转移的肠系膜淋巴结和有肿瘤转移的肠系膜淋巴结的SSTR2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7.6 % ( 2 3/ 34)、75 .0 % ( 2 4 / 32 )、91.4 % ( 32 / 35 )、93.8% ( 15 / 16 )和 81.8% ( 9/ 11)。肿瘤组织中SSTR2mRNA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大肠粘膜明显增高 ( χ2 =6 .37,P<0 .0 5 ) ,但其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性别、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肿瘤分期的患者中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SSTR2mRNA的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明显增高 ,其表达与否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87.
浸浴疗法结合家庭病房式隔离法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浸浴疗法结合家庭病房式隔离法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8例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浸浴+家庭病房式隔离)与对照组(浸浴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1月愈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的菌株数也有显著差异。结论浸浴疗法结合家庭病房式隔离制度是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一种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P+E组接受门静脉主干结扎+雌激素;P组仅接受门静脉主干结扎;S+E组接受假手术+雌激素;S组仅接受假手术。所有大鼠维持相应处理14 d后处死,处死前1h予2 ml 99%乙醇灌胃。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胃黏膜血流量,计算胃黏膜损伤程度。用动态一氧化氮(NO)检测仪检测胃黏膜NO含量等。结果P+E组胃黏膜血流量(103±14)U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P+E组(0.28±0.17)、P组(0.21±0.08)和S+E组(0.21±0.12)组均显著高于S组(0.11±0.06),P<0.05。P+E组的NO测量值(153±23)nmol/L显著高于P组(123±14) nmol/L、S+E组(116±18)nmol/L和S组(104±15)nmol/L,P<0.05。结论雌激素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胃黏膜的损伤,可能与其促进胃黏膜内NO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型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 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经PCR对Mec 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型。其中Ⅰ型共7株,Ⅱ型共2株,Ⅲ型共4株,Ⅳ型共4株,Ⅴ型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型共8株,Ⅹ型共2株,Ⅺ型共3株,Ⅻ型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治和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198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3例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3例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2.26%(103/4 552)。确诊胃癌的年龄为(63.98±11.93)岁(30~84岁)。同时多原发癌29例;异时多原发癌74例,其中胃癌确诊前异时多原发癌46例,胃癌确诊后异时多原发癌28例。共发生胃癌以外恶性肿瘤113个,以结直肠癌最多,占27.43%(31/113),肺癌其次,占15.04%(17/113)。异时癌的发生时间距胃癌确诊前或后(87.95±92.98)个月(7~506个月),65.49%(74/113)合并的原发癌距胃癌确诊的间隔时间在5年内。全组患者总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48.43%,其中同时多原发癌患者为36.40%,胃癌确诊前发生多原发癌者为42.31%,胃癌确诊后发生多原发癌者为69.52%,胃癌确诊后发生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胃癌确诊前发生者和同时发生者(P<0.023,P<0.009)。在死亡原因明确的33例患者中有20例因胃癌死亡。结论胃癌治疗时需注意同时并发其他器官原发癌的可能,对于这类患者胃癌仍然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