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呼吸运动对肺癌立体定向放疗靶区边缘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对肺癌SBRT显微病灶的不经意照射及靶区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 根据放疗照射过程中肺部肿瘤随呼吸运动的规律,建立肿瘤周围显微病灶进入或移出ITV概率模型,并结合4DCT的静态剂量分布,得到显微病灶理论计算值。运用模拟呼吸运动模体和光释光实测运动状态下显微病灶剂量分布,与显微病灶理论计算值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周期运动靶区的显微病灶理论计算值与光释光实测值差值在5%内,距离ITV 10 mm以内区域接受的生物剂量>80 Gy。结论 剂量模型可准确预测周期运动靶区显微病灶受量,呼吸运动使显微病灶接受的不经意照射剂量增加不需外扩CTV。  相似文献   
52.
目的:放疗中通过口服生白口服液来预防和治疗放射引起的副作用,以期达到放疗疗程按时完成。方法:两组112例病人采用配对对比,用药组92.9%(52/56),对照组69.6%(39/56)。结果:结果显示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放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用药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一、二、三级反应率分别为44.6%、42.9%、12.5%和39.3%、41.1%、19.6%,用药级稍好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两组无差异。结论:放疗合用生白口服液可以使得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3.
食管癌放射治疗不同射野设计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设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将病理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20例。计划靶区长度分别为11cm、16~17cm,经体位固定后进行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由主管医师在CT图像上勾画出计划靶区。物理师设计五种照射野组合:包括3种三野照射、2种四野照射。结果5种射野方向设计比较,脊髓受照剂量最大值和肺受照的平均剂量、V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五种方向组合肿瘤的剂量分布和体积比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野II和三野III方式要优于其他三种方式,且前者要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4.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20例摆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之一[1]. 基于剂量学原则[2],需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60~70 Gy),同时将危险器官(脊髓)剂量控制在45 Gy(或50 Gy)以内.由于脊髓位置与放疗靶体积非常接近,常规照射技术难以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结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方法40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20例接受NP方案(N:去甲长春花碱40mg,第1、8d用;P:顺铂30mg连用4d;21~25d为1周期)化疗4个周期,20例接受EP方案(E:依托泊苷100mg连用4d;P:顺铂30mg连用4d;21~28d为1周期)化疗4个周期,均同时配合常规放射治疗(2Gy/次,5次/w),照射野包括肺部原发灶和纵隔淋巴引流区,总剂量为60—65Gy。结果NP组总有效率(CR+PR)为90%,完全缓解(CR)率为40%,EP组总有效率为55%,CR率为0.0%。2个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14,P=0.034)。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NP组分别为13个月、60%、20%,EP组分别为10个月、32.3%、5%(x^2=3.40,P=0.06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EP组为35%高于NP组的5%,差异有显著性(x^2=3.906,P=0.048);Ⅲ~Ⅳ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P组加放射治疗Ⅲ期NSCLC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EP组,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