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抗肿瘤中药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芳华  朱飞鹏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2):1773-1775
 目的 探讨抗肿瘤中药药效学研究与评价的关注点。方法 通过近年来对抗肿瘤中药药效学评价的认识和思考,总结此类药物药效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药效学研究和评价进行探讨。结果结论 抗肿瘤中药的研发应以临床意义为方向合理立题,根据拟临床定位并结合中药特点进行药效学试验设计和研究,药效学研究和评价应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27岁.持续剧烈头痛伴恶心40余天入院.查体:浅昏迷,查体不合作;两侧瞳孔不等圆,左侧直径约2.0mm,右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消失,颈部抵抗,病理反射征阳性.  相似文献   
13.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非临床药效学试验需要围绕增加骨的质量、降低骨折风险来考察受试药物的药理作用,具体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笔者简述了体外试验,着重叙述了体内试验的动物模型选择和制备、给药方法、检测指标、结果分析等.结合相关药物研究指导原则以及在药品审评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试验设计中需要关注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朱飞鹏  韩炜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1112-1115
药品研发以高投入、高风险著称。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的药品注册法规的实施,药品的研发与评价较之以往有所不同。文中介绍近年来中药新药注册不批准的情况,对不批准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中药新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中药新药的研究与注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建立中医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方法。根据肿瘤治疗理念的变化和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结合国内外有关肿瘤药物评审标准的变化情况,认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应以体现病情稳定的无病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为首要评价指标,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生存质量、实体瘤肿瘤负荷变化等指标,中医证候是否应该作为疗效评价依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双源CT(64排)测量PAT体积,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221例同期行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生化测定。使用双源CT测定PAT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冠心病诊断,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的PAT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1)。PAT体积与年龄、性别、BMI、腰围、高血压病、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有高度相关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BMI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AT体积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72.10±4.4)%(P〈0.001),明显优于腰围[(53.8±5.9)%,P=0.487]和BMI[(43.8%±5.8)%,P=0.253]。结论PAT体积与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PAT体积与冠心病的密切程度优于腰围和BMI,可作为一个新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21例同期行64排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生物化学指标测定.使用64排双源CT测定心周脂肪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冠心病诊断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采用Gensini积分量化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 入选患者男性占71.04%.男性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女性(241.44±78.08 cm~3比216.46±64.36 cm~3,P=0.025).年龄≥70岁的患者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年龄<70岁的同性别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的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242.10±75.80 cm~3比189.23±52.26 cm~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周脂肪体积(OR=1.11,P<0.001)和体质指数(OR=1.01,P=0.001)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心周脂肪体积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64排双源CT可对心周脂肪组织进行准确定量,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心痛的发生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作为一个新的评估冠心病风险和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对中医学何去何从,异见纷呈,争议蜂起。现在有远见之士又倡争鸣之风,希望在碰撞中闪现出美丽火花,给中医学带来启迪,于是,笔者不揣才疏学浅,斗胆陈述一己管见,求正于诸家。 对中医现状的几点思考 翻开中医学的历史,值得我们骄傲的事例比比皆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