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MR成像对职业性苯中毒脑病的诊断作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8例职业性苯接触人员神经系统体征阳性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收集其MR影像资料,排除其它疾病后总结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8例苯中毒患者MR表现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白质系统及灰质核团的水肿,分布均匀对称。结论:结合苯接触史,MR成像联合DWI序列对苯中毒脑病有确诊价值,能指导临床治疗,促进职业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32.
王晨  钟栩  曾俊杰 《现代保健》2010,(30):193-19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因“反复胸闷、气短3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月”由门诊收住入院。患者于3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未经诊治。2个月前加重伴下肢浮肿,当地医院以“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脏病”给予“地高辛、速尿”等治疗,水肿有所好转,但劳累后仍有胸闷、气短发作。之后长期服用地高辛0.25mg,隔日1次,间断服用速尿片,胸闷、气短、水肿持续存在,且逐渐出现咳嗽、发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l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sis,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3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乳腺癌保乳术且接受“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技术的7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65~175 min,平均时间98 min;术中切除组织体积47~214 mm3,平均124.3 mm3;其中有2例患者术中初次冷冻病理检查结果示切缘阳性,再次切取切缘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阴性;2例患者因肿瘤病灶位于乳头乳晕区且术中近乳头侧切缘阳性而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3个月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的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71例(91.0%)、满意6例(7.7%),一般1例(1.3%),无不满意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8.7%。术后3个月专科医师对乳房美容效果客观评分,其中优秀69例(88.5%),良好8例(10.3%),一般1例(1.3%)。术后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切口感染1例,局部皮下积液1例,乳头乳晕部分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延迟术后辅助治疗。结论 “人”字型腺体组织瓣肿瘤整形保乳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获得满意的术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5.
【摘要】近年来,高分辨力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评估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技术不仅可弥补传统腔内成像技术的不足,还能在血管壁病因学分析中发挥作用。HR-VWI技术可直接显示血管壁病变的特征,提高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拟从HR-VWI技术的发展简史,该技术在颅内血管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6.
患者,女,43岁.2个月前突发晕厥,30 s后自行缓解,当天发病2次,于当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予处理.1个月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心悸,伴咳嗽,咳痰,胸痛,痰为白色泡沫痰,胸痛性质为心前区隐痛,无放射痛.当地CT血管造影发现右室、右房、肺动脉主干、右下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保守治疗后咳嗽缓解,其余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增殖、移行能力的变化,以及联合应用肠三叶因子(ITF)和黏蛋白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传代培养,按照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和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均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其内分别添加体积分数10%小牛血清、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25 μg/mL ITF和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250 μg/mL黏蛋白和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以及联合使用上述剂量ITF、黏蛋白和烧伤大鼠血清.处理后0~4d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后12、24、36、48、72 h观察细胞移行情况;Transwell法(细胞置于上室、培养液加入下室)培养4、6、8、10、12 h,观察细胞变形能力,以下室内细胞计数表示.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1)细胞增殖能力.处理后1~4d烧伤血清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为-16.569 ~ - 2.613.P<0.05或P<0.01).ITF+烧伤血清组和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数量与烧伤血清组接近(t值分别为0.037~0 740、0.116~0.429,P值均大于0 05);处理后2d,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烧伤血清组(t =6.484,P<0.01)、ITF+烧伤血清组(t =3.838,P<0.01).(2)细胞移行能力.烧伤血清组划痕后各时相点细胞移行距离均远远短于正常对照组(t值为-37.594~ -6.727,P值均小于0.0I).与烧伤血清组比较,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划痕后各时相点细胞移行距离无明显变化(t值为0.055 ~0.589,P值均大于0 05).ITF+烧伤血清组划痕后12、24、36 h细胞移行距离分别为(47±6)、(126±13)、(170±11) μm,明显长于烧伤血清组[(42±7)、(98±14)、(154±22) μm,t值为2.230~4.817,P<0.05或P<0.01].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划痕后各时相点细胞移行距离明显长于烧伤血清组(t值为2.982 ~7.390,P<0.05或P<0.01),划痕后12 ~48 h明显长于ITF+烧伤血清组(t值为2.707 ~2.918,P<0.05或P<0.01).(3)细胞变形能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血清组穿孔细胞数大幅减少(t值为- 23.965 ~ -6.436,P值均小于0.01).与烧伤血清组比较,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各时相点穿孔细胞数改变不明显(t值为0.199~ 0.797,P值均大于0 05);ITF+烧伤血清组各时相点穿孔细胞数均明显增加(t值为3.650 ~10.028,P值均小于0.01).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各时相点穿孔细胞数明显多于烧伤血清组(t值为4.313~15.100,P值均小于0.01),培养10、12 h时穿孔细胞数分别为(328±47)、(465±37)个,明显多于ITF+烧伤血清组[(277±25)、(353±34)个,t值分别为3.051、6 945,P值均小于0.01].结论 ITF对肠上皮细胞增殖影响有限,但能明显改善细胞变形能力,促进细胞移行;单独使用黏蛋白对细胞无明显作用,与ITF联合应用能增强ITF的作用.ITF维护肠黏膜屏障的主要机制为促进细胞移行.  相似文献   
38.
目前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NFZ)的治疗主要以Q开关激光为主。该文就NFZ激光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纳秒激光,皮秒激光及激光治疗的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39.
4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征象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俊杰  田志雄  张在鹏  朱凌  胡慧娟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90-1293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及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FH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瘤体位于四肢,类圆形,边界模糊;其中2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稍高混杂信号;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