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91.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观察长时程电刺激(LTES)诱发健康人肢体麻木感后不同脑区功能变化。方法 前瞻性对27名健康人以LTES诱发单侧肢体麻木感,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1周;分别于开始刺激前日及末次刺激次日采集脑rs-fMRI,并于予5 min短时程电刺激后要求受试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麻木感进行评分。比较LTES前、后各脑区fALFF,针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分析其fALFF值变化及其差值与VAS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LTES后双侧顶上小叶、右侧颞中回、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缘上回fALFF值降低,而双侧伏隔核、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小脑及右侧壳核fALFF值升高(P均<0.05)。LTES前、后左侧顶上小叶fALFF差值与VA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22,P=0.029)。结论 LTES所诱发的肢体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皮层及情绪等相关脑区,尤以左侧顶上小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双股掌长肌腱联合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采用自体双股掌长肌腱联合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急性损伤26例,慢性损伤5例。术前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肩锁不稳,X线提示肩锁关节脱位。结果:术后切口愈合好,无一例血管及臂丛神经损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时间23个月,JOA评分术前(38.8±1.5)分,术后1个月(73.2±1.1)分,末次随访(93.5±0.8)分。本组优28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应用自体双股掌长肌腱联合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同时行锁骨远端部分切除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3.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 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41名ESRD患者(ESRD组)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相匹配的4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均...  相似文献   
294.
295.
目的 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0月—2020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41例应用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42.4岁),机器绞伤26例、重物砸伤7例、车祸伤5例、电锯切割伤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3.5 cm~10.0 cm×8.0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4.5 cm~12.0 cm×10.0 cm。术中发现穿支血管变异3例(7.3%)。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依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皮瓣感觉、皮瓣温度、皮瓣形态及供区瘢痕,进行疗效满意度评价。结果 本组41例患者中,除3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外,余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等并发症。3例皮支血管变异者,经向后外侧寻找穿支,重新调整皮瓣位置,成功完成修复。患者均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其中1例二期行肌腱松解术时做了皮瓣修薄。本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为5~10分,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MSAPF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针对穿支血管变异者,经恰当处理,也可成功切取小腿后区皮瓣。  相似文献   
296.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不仅可影响患者的外部美观,而且还可造成局部功能障碍。如何选择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方法预防及治疗病理性瘢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瘢痕内药物注射因较传统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损伤小而被广泛应用于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但被应用于瘢痕内注射的药物种类较多,且临床疗效报道不一。为更好地指导皮损内药物注射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对常用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7.
患者女, 25岁, 因全身泛发灰褐色斑疹3个月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红斑, 无明显痒痛, 未予特殊处理。红斑范围逐渐扩大, 且颜色转变为灰褐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及家族类似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斑疹, 部分融合成片, 边界尚清, 部分灰褐色斑边缘可见隆起性淡红斑(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 棘层萎缩变薄, 局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以血管周围显著, 真皮可见大量噬色素细胞(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