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按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CB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CBP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CBP治疗72h,对比两组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的情况。结果 治疗72h后,CBP组患者的IL-10、Th1/Th2高于对照组(P<0.05),IL-1、TNF-α低于对照组(P<0.05);CBP组患者的APC高于对照组(P<0.05),sICAM-1、vW低于对照组(P<0.05);CBP组患者的MAP高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采用CBP治疗能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降压目标值分别为160mmHg~180mmHg与130mmHg~140mmHg,对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实验室指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分别设定血压目标值为160mmHg~180mmHg与130mmHg~140mmHg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血肿扩大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mR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随访死亡率等。结果 B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低于A组(P 0.05);B组治疗后1d和1周NIHSS评分均低于A组(P 0.05);两组治疗后MMP-9、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5);B组治疗后MMP-9、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 0.05);B组治疗后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 0.05);同时B组随访死亡率低于A组(P 0.05)。结论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行强化降压可有效控制血肿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下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3.
正孤立颞角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侧脑室颞角流出道梗阻,同时颞角脉络丛仍持续分泌脑脊液而造成的局部梗阻性脑积水,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局灶性脑积水[1]。我科2016年6月收治右侧侧脑室脑膜瘤切除术出现孤立颞角综合征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患者,女,25岁,因"头痛、头晕伴行走不稳半月余"入院。入院时专科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精神较差,表情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Askin瘤的MSCT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1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Askin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Askin瘤的MSCT及临床特征.结果 12例Askin瘤患者,7例病灶位于胸壁;7例以发现迅速增大的疼痛性肿块就诊(58.3%,7/12);9例行手术切除及术后放化疗,随访1年内6例复发或转移(66.7%,6/9).Askin瘤MSCT表现多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直径2.0~13.0 cm,密度不均匀,11例囊变(91.7%,11/12),1例钙化(8.3%,1/12),边缘不清(100%,12/12),增强扫描多呈中度以上不均匀明显强化(100%,12/12),其中侵犯胸膜并向外生长11例(91.7%,11/12),9例伴有胸水(75.0%,9/12),1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8.3%,1/12),4例伴有邻近肋骨或脊柱骨质破坏(33.3%,4/12).结论 Askin瘤多表现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短期迅速增大,肿块呈弥漫、浸润性生长,钙化及邻近淋巴结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75.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破坏性的炎性病变,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将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一般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下降,脂肪泻和糖尿病。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其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及胰头占位性病变,与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至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至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最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最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为-1.9%)。结论: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武汉市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复治肺结核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登记的全部首次复治涂阳患者(共232例)作为研究对象。面访式问卷调查,随访治疗结局。232份调查问卷中,219份合格,合格率94.4%。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219例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治疗成功156例,成功率为71.2%。伴发糖尿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1.2%(21/41),不伴发糖尿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5.8%(135/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 P=0.002);耐药者治疗成功率为55.0%(33/60),不耐药者治疗成功率为73.7%(87/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 P=0.012);耐多药者治疗成功率为26.1%(6/23),非耐多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5%(11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8, P=0.000)。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耐多药(OR=10.758, 95%CI=3.481~33.247)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发糖尿病(OR=2.838, 95%CI=1.187~6.788)及未采用医生督导式管理(OR=1.678, 95%CI=1.087~2.588)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武汉市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不高,耐多药、伴发糖尿病及未采用医生督导模式管理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组织四维动态增强(tissue 4 dimension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T4D-DCE)磁共振成像(MRI)灌注参数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中的价值.方法 51例PLC患者行T4D-DCE MRI成像,并用Tissue-4D软件分析病灶和正常肝组织的灌注参数: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将病灶灌注参数和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的比值作为病灶相对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各灌注参数与PLC病理等级均无相关性(P>0.05).Ktrans病灶、Ktrans相对、Kep相对与MVD均存在正相关(r=0533、0.791、0.717,P<0.001).结论 T4D-DCE能直观反映PLC的血流灌注信息,在诊断PLC及评估PLC微循环特征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照分析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部IMT,术前均经CT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密度以及CT增强表现.结果 发生于肝脏2例,腹腔3例,脾脏、十二指肠降部上段、胃窦部、胆囊、膀胱各1例.CT表现为囊性肿块2例,囊实混合型3例,实性肿块5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实混合型其内见不规则样、片状、花环状、分隔样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结论 腹部IMT的CT表现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0.
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又称肺胚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肺周围部.按发病年龄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2种类型在组织学、遗传学、临床表现及预后上明显不同,因此有学者提出胸膜肺母细胞瘤的新概念(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1].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肺母细胞瘤较少,而儿童更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PB患儿的CT影像,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其CT影像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