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9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234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642篇
内科学   564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65篇
综合类   1283篇
预防医学   565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566篇
  3篇
中国医学   344篇
肿瘤学   15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2013年伊始,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球的风湿病学界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和进步,其中最大贡献之一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针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治疗和管理推出了各自的指南[1-2]。这些指南均基于全面系统的文献复习和严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组蛋白H3.3的36位赖氨酸至甲硫氨酸(K36M)突变蛋白表达在软骨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软骨母细胞瘤及其他骨肿瘤病例,光镜观察并结合临床影像学明确诊断。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3.3 K36M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肿瘤共计196例:软骨母细胞瘤68例(包括6例复发病例),骨巨细胞瘤59例,内生软骨瘤9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Ⅰ级9例,软骨肉瘤Ⅱ级9例,软骨肉瘤Ⅲ级2例,去分化软骨肉瘤11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9例,成软骨为主型骨肉瘤2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95.6%(65/68)的软骨母细胞瘤呈H3.3 K36M突变蛋白阳性表达,其余128例皆为阴性。诊断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100.0%。结论免疫组织化学H3.3 K36M突变蛋白检测在软骨母细胞瘤中显示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背景 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起源及演变过程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 探讨人胚胎眼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方法 收集33例自愿终止妊娠的流产人胚胎眼标本,其中8 ~12孕周者20例,15~ 17孕周者2例,19~ 23孕周者4例,25~ 28孕周者4例,30 ~32孕周者3例.对眼球壁切片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观察不同胚龄人视网膜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不同胚龄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位点及发育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人胚6~7周视杯处于视网膜分层发育阶段,9周时视杯内层原无细胞层出现分化不成熟的圆短梭形细胞;胚龄15周时视网膜主要层次可见,分化的细胞增加,但未发现GFAP阳性细胞;胚龄19周视网膜可见梭形细胞从返折部原始神经上皮迁出,并可见这些细胞中GFAP呈阳性表达;胚龄25~ 26周后极部视网膜可见GFAP表达阳性的梭形细胞,这些细胞围绕视网膜血管分布,与血管壁联系密切,邻近锯齿缘处的视网膜内层可见表达GFAP的星形或梭形细胞与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相连,但锯齿缘稍后与赤道区之间并未见GFAP阳性细胞;胚龄28周,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呈典型的星状,其突起伸达视网膜内网状层. 结论 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至少存在3个起源位点,即血管前体细胞/周皮细胞、视盘旁原始神经上皮及邻近锯齿缘的睫状体无色素上皮.  相似文献   
104.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较高的住院率和病死率使之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迁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患者多需反复住院治疗,身心疲惫,部分患者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从而导致加重病情,生活质量下降,增加住院率及死亡率。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涵盖心理护理、生活调护、用药指导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武警总医院实际条件,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定期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谱。方法: 将58例肺泡灌洗液样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构建5个文库,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病毒群落分析,并对获得的细环病毒及鼻病毒进行阳性样本筛选。结果: 肺泡灌洗液病毒群落组成中,指环病毒科占主体地位(19.4%),其次为圆环病毒科(11.0%),藻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11.0%),人类内源性递转录病毒科(10.2%),痘病毒科(4.9%),逆转录病毒科(3.2%),帚状病毒科(2.3%),小RNA病毒科(0.6%);并发现了4株序列较长的细环病毒,根据细环病毒开放阅读框1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已知的细环病毒在核酸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细环病毒及鼻病毒阳性样本的筛选,发现细环病毒阳性率为11.3%,鼻病毒阳性率为10.0%。结论: 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成功解析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群落组成,病毒群落中指环病毒科占比最高,其中细环病毒因发热导致的炎性环境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106.
107.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对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诊断误诊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术前联合超声诊断为恶性(C-TIRADS≥4b 或 CEUS 表现为低增强和快速消退任一征像)而病理为良性的35位患者共35个结节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联合超声诊断与病理一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7例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并将结节整体、中央部、边缘部及邻近正常甲状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分别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结节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整体相对上升时间(△RT)以0.4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85.7%,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研究组中央区△RT以0.5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研究组边缘区△RT以0.2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CEUS定量分析在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误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8.
109.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骨折位置在肱骨外科颈以远1.0-2.0 cm到肱骨头关节面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也存在争议。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依次切开皮肤、组织,暴露肱骨近端,选择合适的异体腓骨插入髓腔,利用同种异体腓骨的支撑作用及克氏针的撬拨作用临时复位肱骨近端骨折处,之后采用合适大小的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使用锁定钢板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近年有许多研究指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可以获得更好的刚性结构。 目的:系统评价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锁定钢板单独使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截止至2020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锁定钢板组与锁定钢板组联合异体腓骨组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螺钉切出率及肱骨头坏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纳入8项研究,共623例患者;②结果显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和单纯锁定钢板在术后随访末期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95%CI:4.29-6.84,P < 0.05)、Constant评分(95%CI:6.46-15.10,P < 0.05)、肱骨头高度丢失值(95%CI:-3.24至-2.07,P < 0.05)、颈干角变化值(95% CI:-7.20至-5.95,P <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95%CI:0.18-0.51,P < 0.05)及螺钉切出率(95% CI:0.13-0.65,P < 0.05)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但2种方法在二次手术率(95%CI:0.13-1.14,P > 0.05)及肱骨头坏死率(95% CI:0.41-2.11,P > 0.05)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提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切出率方面更具优势,但在二次手术率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3-2626-8833(涂冬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乳酶生局部外用治疗女童外阴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12月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乳酶生粉,对照组采用紫草油外用于会阴部,均每日3次。10 d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经χ2检验,两组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酶生治疗女童外阴炎疗效优于紫草油,且具有易获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儿童耐受性强、治疗前不需明确病原体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