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交试验优选蔓荆子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蔓荆子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优选蔓荆子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药材中总黄酮和紫花牡荆素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UV法和HPLC法测定,所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综合两个指标结果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蔓荆子药材粗粉,用20倍量的95%乙醇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畲药黄荆条黄酮类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TCMSP数据库筛选黄荆条的黄酮类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取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Gene Cards和CTD数据库获取RA的治疗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荆条抗RA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R软件对黄荆条抗RA的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Western blot验证黄荆条醇提物(HJT-E)及关键成分木犀草素(LUT)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MMP9、COX-2和AKT1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 共得到活性成分靶点309个,RA治疗靶点455个,黄荆条黄酮类成分抗RA的50个靶点;黄荆条治疗RA的关键黄酮类成分主要有LUT、槲皮素、芹菜素、金合欢素等,关键靶蛋白主要有CASP3、MMP9、PTGS2、AKT1等;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表明,黄荆条黄酮类成分可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细胞实验验证结果显示,HJT-E及LUT可通过抑制MMP9、COX-2和AKT1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证实了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畲药黄荆条黄酮类成分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调控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及缓解炎症反应以发挥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以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和由骨髓单核细胞诱导的破骨细胞为模型,观察仙茅代表性酚苷类成分仙茅苷、仙茅素A、苔黑酚葡萄糖苷和苔黑酚龙胆二糖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磷酸苯二钠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的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骨矿化结节的形成;TRAP染色测定破骨细胞的数目;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细胞骨架和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的结构和形态;将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计算机图像处理测定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的面积.结果 仙茅苷在10-9和10-8 mol/L的浓度下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10-7~10-5 mol/L浓度时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活性(P<0.05).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和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可减少破骨细胞的数目,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P<0.05).仙茅苷在10-10mol/L,仙茅素A、苔黑酚葡萄糖苷和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在10-9 mol/L浓度时均可增加成骨细胞ALP的活性和骨矿化结节的形成(P<0.01),在一定程度上使1,25-二羟维生素D3损伤的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结构得以恢复;减少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面积,破坏破骨细胞伪足和F-actin的结构.结论 仙茅酚苷类成分仙茅苷、仙茅素A、苔黑酚葡萄糖苷和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均可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具有显著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差异。方法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浙江磐安、陕西安康、湖北武穴、湖南邵东、四川达州和安徽亳州共6个产地的玄参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群结构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 052株内生真菌划分为153个形态型,经分子系统学分析,共划分为84个分类单元,分属于25个属,其中间座壳属、镰刀菌属、黑孢属、链格孢属、茎点霉属、棒孢属、附球菌属、枝孢属为6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属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指数分析表明浙江磐安产地玄参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四川达州产地的多样性稍低。结论系统研究玄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阐明内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可为玄参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不同地区蛇床子中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了12个不同产地和8个商品中药蛇床子的微量元素,并将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产蛇床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与产地有一定的关系,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骨密度和骨质量降低的全身性骨病,其破坏性之大、受众面之广已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双磷酸盐类、雌激素类等多具有潜在的副作用,而传统中药因其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充和替代药物。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虚则骨萎,因此采用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更是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认可。补肾中药依据其作用效果的不同又分为补肾阳中药和补肾阴中药。对近年来补肾阳和补肾阴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探索二者在治疗特点上的异同,为补肾中药抗骨质疏松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巴戟天中2-羟基-3-羟甲基蒽醌、2-羟基-1-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4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Extend-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结果:2-羟基-3-羟甲基蒽醌、2-羟基-1-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进样量均在0.2~250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或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9.67%、97.91%和99.74%,RSD分别为0.90%、1.97%、1.14%、0.41%(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巴戟天中4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8.
总结12例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间牵引期的护理。颌间牵引期要加强观察,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12例颌间牵引期未出现呼吸困难及口腔感染,创口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住院16~18 d出院。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仙茅中多种酚苷类化合物的HPLC方法。方法 Angilent 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 SB 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进样量 20 μL;流速1 mL·min-1;流动相:乙腈(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为:0~25 min, 4%~6%A; 25~58 min,6%~17%A;58~85 min,17%~22%A。结果 8种酚苷成分5-羟甲基糠醛(1),2-羟基-5-(2-羟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苔黑酚龙胆二糖苷(3),苔黑酚葡萄糖苷(4),苔黑酚-1-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2, 6-二甲氧基苯甲酸(6),仙茅苷(7)和仙茅素A(8) 的质量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仙茅中多种酚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80.
生药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新形势下创新型、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强化学生生药学基本功训练,建立教学实践和参观基地,举办系列生药学讲座和第二课堂科研实践等,对生药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